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2021年, 第16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10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思考
    应用探讨
    翻译策略
    口译研究
    译史纵横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理论思考
    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近10年概览(2011-2021)
    贾文波, 张亚卿
    2021, 160 (5):  1-5. 
    摘要 ( 2052 )   PDF(1124KB) ( 212 )  
    应用翻译研讨会已历经8届18年,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后五届(四、五、六、七、八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的基本概况,包括会议主题、宗旨、研讨内容、大会主旨发言精要等,并对历次研讨会催生的新思想、新概念以及取得的部分学术成果做一大致勾勒。本文指出,正是这一次次翻译研讨会,聚国内众多志同道合的学界同仁于一堂,交流切磋,催生出一个又一个富有真知灼见的创造性思想和见解,呈现出我国应用翻译理论研究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大好前景。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个人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翻译学研究:方向性、主导性与工具性
    黄忠廉, 方仪力, 朱灵慧
    2021, 160 (5):  6-10. 
    摘要 ( 1896 )   PDF(1042KB) ( 141 )  
    理论翻译学是通过反思翻译学理论研究中产生的核心概念、采用的研究方法、构建的译学理论以及形成的翻译学科等,提出关于翻译本质的理性认识,是对翻译学的元反思。 本文以元学科构建为宗旨,提出从学科史、元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推动理论翻译学构建,具体包括:翻译学学科史的方向性,即融通中外、宏微兼具;翻译学元理论研究的主导性,即追问翻译本体研究的现状和问题;翻译学方法论研究的工具性,即藉由方法论构建理论体系,解决实践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翻译学话语体系构建的问题意识与理论自觉
    胡庚申
    2021, 160 (5):  11-16. 
    摘要 ( 1903 )   PDF(1047KB) ( 147 )  
    近20年来的生态翻译学研究与发展表明,其话语体系构建的定位和内涵具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既涉及中国翻译理论走向国际的“时代问题”,也关联中国翻译研究理论自觉的“学术问题”。生态翻译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问题意识归根结底是一个“生”字的问题意识,即以“尚生”为特征,包含“生命”问题意识、“生存”问题意识与“生态”问题意识。“尚生”的问题意识渗透到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话语体系之中,并在问题求解之中达到应有的理论自觉,标明了生态翻译学研究的理论取向和学术责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生态翻译学若干问题的反思
    武俊辉, 邹霂瑾
    2021, 160 (5):  17-22. 
    摘要 ( 1992 )   PDF(1416KB) ( 134 )  
    生态翻译学是由我国学者自主创新的一个理论话语体系,是中国译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生态翻译学在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逻辑性方面还可继续完善。本文从东方生态智慧、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理念、“事后追惩”机制以及运用生态翻译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关思考,得出如下主要结论:采用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中庸之道”作为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支点和思想依归并不合适;翻译生态环境具有市场属性;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译者具有选择权;“事后追惩”机制无法通过制约译者“自主权”的大小决定译者的生存;生态翻译学理论需通过翻译自然生态作品才能体现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而完善生态翻译学理论只会为自然生态作品的翻译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探讨
    国际应用翻译研究前沿动态及展望——基于索引期刊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梁林歆, 孙迎宾
    2021, 160 (5):  23-28. 
    摘要 ( 1882 )   PDF(1076KB) ( 98 )  
    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是国际SSCI和A&HCI索引期刊,聚焦于应用翻译研究,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以该刊创刊以来所刊载的研究性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Excel和VOSviewer等可视化软件工具,从国家、机构和个人发文量,高被引作者和文献,历年征稿主题,应用翻译热点和前沿分析四个方面,管窥当前国际应用翻译研究的前沿动态,旨在对我国应用翻译研究的发展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2020年中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
    叶慧君, 胡连影
    2021, 160 (5):  29-33. 
    摘要 ( 2095 )   PDF(1672KB) ( 180 )  
    本文以中国知网上主题词为“公示语”+“翻译”、“公示语”+“译写”、“标识语”+“翻译”、“标识语”+“译写”的学术论文及学位论文为分析材料,从论文发表数量、覆盖区域、外语种类、依托项目、行业领域、依托理论、误译类别、原因及翻译对策、翻译方法、翻译原则等方面,对2011-2020年间公示语翻译研究特点、趋势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并与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相关研究做对比,展望公示语翻译及研究的发展前景,希望为公示语翻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各类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视野下的外宣翻译之“名”与“实”探究
    朱义华, 张健
    2021, 160 (5):  34-38. 
    摘要 ( 1928 )   PDF(1108KB) ( 131 )  
    作为我国现阶段开展国际传播的主要载体与实现形式,外宣翻译对建设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外宣翻译包含“对外翻译”与“对外宣传”两个维度,具有翻译学与传播学双重学科属性。基于这一学科属性,运用词源学溯源的方法,本研究发现外宣翻译中的“对外翻译”与“对外宣传”维度都涉及语言形式的转换、思想内容的传播与预期目标的达成,两者在传播方向、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上颇为近似,且都可从汉英双语中表示“翻译”与“宣传”之核心译学与传播学术语的词源演变中找到外宣翻译作为翻译学与传播学交叉学科的关联印证,从而帮助厘定外宣翻译之翻译学之“名”与传播学之“实”,推动外宣翻译独立学科地位的确立,进而促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英大学校训特点对比研究与翻译
    张顺生, Robert Elliot
    2021, 160 (5):  39-44. 
    摘要 ( 2014 )   PDF(1070KB) ( 1389 )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英文网站页面建设与完善愈来愈紧迫。其中,校训翻译更是重中之重。本研究通过统计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171所大学的中文校训以及美、英、澳、加、新几个主要英语国家494所大学的英文校训,探讨了中国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以及英语国家大学校训的语法特点,尝试构建汉英校训互译的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现存英文版校训中存在的问题,对丰富当下校训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协同育人与商务翻译人才培养
    黄晓玲
    2021, 160 (5):  45-49. 
    摘要 ( 1863 )   PDF(1162KB) ( 74 )  
    本文以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背景,探索通过国内外政府部门、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各方联动,构建国际协同育人平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平台中四方协同制定培养方案、确立培养目标、共建特色课程与国际化实践平台、优化资源整合和师资队伍,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行业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商务翻译人才,以期对高校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起到借鉴作用,并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策略
    交际术语学视阈下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语境化翻译策略
    刘性峰, 魏向清
    2021, 160 (5):  50-54. 
    摘要 ( 1886 )   PDF(1248KB) ( 130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举世瞩目,其中蕴含的丰富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至今仍影响深远。由于中国古代科技在科学思维和实践方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知识特征,其核心概念的命名往往呈现出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点,相关术语具有独特复杂性。鉴于此,在中国科技典籍对外译介的过程中,核心科技术语的翻译往往成为难点。如何有效翻译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成为中国科技典籍外译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从交际术语学理论视角出发,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翻译作为跨语知识交互实践的交际语境复杂性,并籍此探究其语境化翻译策略,旨在对提升中国科技典籍外译有效性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扶贫术语英译的策略、原则与方法
    李小华, 唐青叶
    2021, 160 (5):  55-59. 
    摘要 ( 1848 )   PDF(1057KB) ( 129 )  
    做好中国扶贫外宣有利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增强国际话语权,而中国特色扶贫术语是中国在贫困治理领域创造的系列概念化表达,具有独特的话语特征和学术价值,因此,规范扶贫术语英译是做好扶贫外宣的重要前提。本文认为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策略连续统上的两端,翻译难以实现绝对的归化或异化,只能以主次来界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能选择靠近连续统的一端。基于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时代要求与中国扶贫术语的语言特征,本文提出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下,探究应用“四个再现”翻译原则和“四用”翻译方法来指导中国特色扶贫术语的外译,希冀能够准确有效地再现这些术语中的中国扶贫智慧与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信息型文本的汉译英显化策略体系建构
    王雪明
    2021, 160 (5):  60-65. 
    摘要 ( 1758 )   PDF(1207KB) ( 151 )  
    显化是翻译普遍性研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大量实证研究充分证明,显化是翻译中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为在此基础上建构用于指导翻译实践的显化策略体系提供了可能。受限于文本类型和翻译方向,本文建构了基于信息型文本的汉译英显化策略体系,对显化的类型、形式、语言维度、触发源、翻译焦点、属性和翻译目的等参数做了界定,并通过实例对汉译英具体操作进行说明。该体系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特征,可以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方向的不同进行修正和调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译研究
    认知口译学:多模态嵌入式研究
    康志峰, 李夏青
    2021, 160 (5):  66-71. 
    摘要 ( 1698 )   PDF(1059KB) ( 63 )  
    本文以认知口译学为基石,对口译认知过程研究做了衍进回眸,提出了口译认知的多模态嵌入式研究路径。在研究过程中,对认知、元认知等嵌入口译行为,以及认知科学嵌入口译学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析出了口译认知过程研究的C→IO、CS→CIS、C→M→IO等多模态嵌入式研究范式。该研究打破了传统的口译本体论研究,突显了口译认知过程研究之新路径,尤其是将认知科学,如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嵌入口译学进行交叉与渗透,产生了蝴蝶效应。该研究有助于口译研究之深入和拓展,使口译认知过程研究更加科学严谨,向多级度、多层面以及多模态迈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口译服务标准探索与展望
    邢杰, 何映桦
    2021, 160 (5):  72-78. 
    摘要 ( 1631 )   PDF(1063KB) ( 68 )  
    2006年以来,中国口译服务标准历经起步建设和繁荣发展两大发展阶段。本文以中国翻译协会官网推出的口译标准文件为材料来源,梳理了9部口译服务标准文件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特征,并借鉴国外同时期相关口译服务标准文件,探究我国口译服务标准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我国口译服务标准呈现出主动适配语言服务行业发展需求及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态势。为进一步推进行业标准化及规范化工作,本文认为标准应由多方联合参与制定,有针对性面向特定垂直领域,关注译员的口译能力和权利,融入技术要素,加强推广实施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译史纵横
    国家翻译实践之“治”与“制”——以洋务运动时期官办译馆翻译为例
    韩淑芹
    2021, 160 (5):  79-84. 
    摘要 ( 1749 )   PDF(2399KB) ( 102 )  
    洋务运动时期的翻译活动具有国家翻译实践的典型特征,国家是翻译实践的主体,翻译活动具有“治理性”和“使命色彩”。洋务派意识到培养译才、翻译西书、师夷长技的重要性,设立官办翻译机构,以翻译活动促进国家治理,以制度化实现国家治理。翻译之“治”的实现要基于特定的翻译之“制”,即翻译制度化与制度化翻译。本文通过剖析洋务运动时期的国家翻译实践活动,揭示该时期国家翻译“治理”与“制度化”之间的关系,融通“治”与“制”实现翻译活动的治理效能,以期为当今国家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的学术翻译研究
    杨言, 胡翠娥
    2021, 160 (5):  85-89. 
    摘要 ( 1707 )   PDF(1043KB) ( 52 )  
    何炳松翻译西方史学著作,开启了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的直接对话,为学术翻译树立了典范。何炳松尽职商务印书馆十一载,主持、审校众多社科类学术著作、学术译丛。《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引领了时代思想,为本土学术注入新鲜动力,是学术建设的坚实基石。何氏对于编译事业的思考,既有胸怀教育兴衰的使命感,也有肩负学术事业发展的责任感。何炳松的史学翻译服务教育、引领学术,有利于学术发展。此番何炳松翻译研究挖掘出被忽略的重要史实,从而扩展了翻译史的研究范围,同时也能给予历史学研究诸多思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当代文学编译与出版
    张曼
    2021, 160 (5):  90-94. 
    摘要 ( 1667 )   PDF(1056KB) ( 55 )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译台湾当代文学选集主要由美国和中国香港出版,台湾地区的市场则相对滞后。美国出版的文选在编译策略上再现原文文学性的同时,开始强调殊相的台湾社会现实,从而使大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与台湾介入社会的乡土文学交汇。香港的文学虽然在1980年代才起步,却开拓出编译与出版台湾当代文学抒情传统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