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2023年, 第16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1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稿递送
    理论思考
    应用探讨
    译家研究
    口译研究
    文化译研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稿递送
    语言和翻译研究的宝典,“精微”与“广大”学问的楷模——潘文国先生文著纵览后“四悟”
    何刚强
    2023, 168 (1):  1-5. 
    摘要 ( 1939 )   PDF(1412KB) ( 154 )  
    潘文国先生著作等身,在语言与翻译研究领域几十个春秋耕耘不辍,为我国的人文研究作出独特贡献。本文试图探寻潘先生杰出学术成就背后的几个主要成因及其对中国相关研究界、教育界所带来的影响。第一、潘先生明显是继承了中华优秀学术传统,做学问首先凭借其坚实的“义理、考据、辞章”基础;第二、他的学术成功还与其“采铜于山”的探索精神和努力鼎新研究范式密不可分。在国家提出建设“新文科”之时,潘文国先生的学术思想与实践无疑对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且直接的参考价值。就相关人才培养而言,打通文史哲的人为隔离已是当务之急,潘先生的学术成就是这种打通的物化,为我国新一代学人的成长树立起了一个硬核典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思考
    认知翻译学研究新进展
    文旭, 张钺奇
    2023, 168 (1):  6-12. 
    摘要 ( 2001 )   PDF(1158KB) ( 658 )  
    近年来,由于认知科学与翻译学的深度融合,认知翻译学发展迅速,其核心内容研究纵向加深,与邻近学科的交叉融合横向拓展。作为翻译学的一个新范式,认知翻译学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逐渐明确,理论体系日益丰富完善,学术共同体不断壮大,这标志着认知翻译学已稳步走向成熟。本文基于国内外认知翻译学发展现状,缕析研究范式、研究方法、跨学科合作的最新动态,研判认知翻译学发展的三大趋势:(1)从单纯的跨学科研究到跨学科、多学者、跨国界的多元协作研究;(2)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疏离到理论-实验实证互哺的良性互动;(3)从分散的理论模型建构到认知翻译学理论体系的阐释。最后,针对当前认知翻译学的研究热潮,本文提出学界亟需思考和解决三个问题:部分专业术语概念混淆、边界模糊,过度依赖实验实证研究技术以及研究“果实”与真实翻译实践脱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翻译学理论融合问题再思考
    刘晓峰, 惠玲玉
    2023, 168 (1):  13-18. 
    摘要 ( 1793 )   PDF(1358KB) ( 122 )  
    社会翻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边界日趋清晰,研究方法日臻完善,学科逐渐成熟。然而,对于多元的社会学理论和翻译理论的结合问题,亦即社会翻译学理论元的融合问题,国际和国内学术界虽然作了些有益的探索,但至今没能得出有效的结论,需要进一步推进。文章在重新考证社会翻译学名与实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观点:社会翻译学理论是立体的和多维的,其融合模式是弹性的;社会学多元理论与翻译学多元理论融合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的翻译性(本质体现是 “texts” )和翻译的社会性(本质体现是 “contexts”)及两者的复杂关系,融合精神源动力是融合的理论元与研究者拟解决的研究问题之间的适配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十年:检视与展望
    周忠良, 任东升
    2023, 168 (1):  19-23. 
    摘要 ( 1834 )   PDF(1169KB) ( 70 )  
    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历经十年发展,通过持续的概念建设,初步形成自成逻辑的研究架构,未来有望发展为具有超学科研究范式的国家翻译学。本文回顾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历程,检视其概念建设、知识结构、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研究趋势,旨在推动其学科化发展进程,服务国家翻译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探讨
    新时代中国特色法治术语的翻译策略:立格与传意
    赵军峰, 薛杰
    2023, 168 (1):  24-30. 
    摘要 ( 1754 )   PDF(1327KB) ( 208 )  
    对外法治宣传是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过去由于法治话语体系尚未完善、国际舆论环境不利等因素,我国对外法治宣传效果不甚理想。当前,加强对外法治宣传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有关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及新型国际法治的新时代内涵,既要“立格”,建立翻译规范,建设标准化中国特色法治术语库,统一核心概念和关键表述的翻译口径;也要“传意”,采用针对不同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使用目标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本土化表述,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新冠信息疫情翻译安全问题研究
    胡健
    2023, 168 (1):  31-36. 
    摘要 ( 1811 )   PDF(1142KB) ( 59 )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虚假、错误、过量、过少可引发新冠信息疫情,而翻译正是其中重要的安全诱因。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信息疫情翻译安全可界定为多领域叠盖型非传统安全,其安全问题危及译品受众、社会、民族、国家,对生理、心理、文化、形象等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基于疫情突发性、复杂性、敏感性、广泛性与社交性五大特点,归纳分析机器翻译、术语翻译、命名翻译、翻译不足、翻译传播五方面翻译安全问题及其原因,依据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系统、底线、法治和创新五大思维方法,针对性提出整合机译、跨界合译、自主巧译、志愿联译、审核传译五大防控信息疫情的翻译安全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信译述《全体新论》中解剖插图的视觉修辞意义
    陈水平
    2023, 168 (1):  37-42. 
    摘要 ( 1838 )   PDF(1791KB) ( 123 )  
    本文从视觉修辞的视角分析了19世纪来华传教士合信译述《全体新论》中的解剖插图,认为插图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图文并茂”地传播了西方解剖学知识,开启了国人的医学启蒙,书中“真”“准”“精”的解剖图示是一场修辞的实践,它专门针对中医的知识体系而作,不但参与建构了西医的科学性、精确性和优越性,重构了国人对身体的认知和疾病的管理观念,还引发了近代国人对“身体”的思考和焦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海外楹联英译研究
    王世钰
    2023, 168 (1):  43-47. 
    摘要 ( 1792 )   PDF(1294KB) ( 62 )  
    中华楹联广泛运用于世界华人社群的交际和祈福等仪式中,是具有高辨识度的友好文化符号、巧捷的文化思想传播载体,其英译则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文明远近一体的见证和阐释,助力楹联超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部独白,使之变成面向共同体之外的世界的述说与对话。已有楹联翻译研究偏重探析译文的文学和美学价值,违拂了楹联的实用意旨,忽视了联译对民族共同体文化发展的意义。本文以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发展为根本目的,结合楹联的实用性分析海外非虚构语境中独立使用的楹联及其英译文本,从而阐拓翻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文明演进过程中具有的巩固文化记忆、延续仪式在场及增殖符号意义的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译家研究
    中国近现代心理学译家的译者身份视角探析
    冷冰冰, 阎书昌
    2023, 168 (1):  48-53. 
    摘要 ( 1818 )   PDF(1201KB) ( 79 )  
    鉴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译家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对我国近现代心理学翻译史上的代表译家和译著进行了梳理,译家身份涉及“中西传教士”“心理学教员”及“心理学家”等。论文以心理学术语翻译为例,描述了译家身份对译者行为的影响:传教士从传教的目的出发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制了心理学术语,而中国传教士颜永京在翻译《心灵学》一书时才开始具有学科意义的术语创制工作。二十世纪初,心理学知识的传播从宗教传播转向师范教育,以王国维为代表的心理学教员翻译的许多心理学术语则借自日本心理学译著中已有的汉字术语。五四运动以后以留美学生为主体的中国第一代心理学家,从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学科的目标出发,采取兼容并蓄的翻译立场和本土化的学科建构理念,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建立了汉语心理学术语体系。研究对民国时期心理学译著做了整体描述,凸显了我国第一代心理学家翻译工作的重要研究价值,并从“译家的选取”“研究视角的展开”和“聚焦的研究对象”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研究进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名凯的著译成就及其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贡献
    孙吉娟
    2023, 168 (1):  54-59. 
    摘要 ( 1774 )   PDF(1197KB) ( 53 )  
    高名凯是我国卓越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是我国语言学家中翻译最勤、引进最力、影响最大的一员。他首译全本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主编《汉语外来词词典》等。他的译著至今仍是我国语言学者的必读书,影响广泛。引进与他个人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相辅相成,也是其学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源流。他的翻译成果不仅促进了国外语言学科在国内的传播,也促进了汉语研究以及普通语言学,尤其是理论语言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译研究
    转型期多模态口译课程思政探赜
    康志峰, 肖婷, 李夏青
    2023, 168 (1):  60-65. 
    摘要 ( 1818 )   PDF(1250KB) ( 67 )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人学理论和习近平铸魂育人思想为理据,以口译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口译学科的形成、口译教学的发展、多模态口译教学的建构以及多模态口译课程思政的取向等层面梳理自20世纪早期迄今的国内外口译教学之衍进文献,阐述了转型期口译课程的政治性、文化性、外宣性、形象建构性以及课程思政的互通性等五种特性,论证了多模态口译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本文析出了新时代口译课程从单模态向多模态、由传统的口译课程向现代的口译思政多模态课程转换之新观。鉴于此,口译教学在转型期不仅发生了模态的转变,而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多维度融入了思政元素,使口译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评估更加完善,教学效果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译三角模型(细化版)IT Model:构建与阐释
    吴文梅
    2023, 168 (1):  66-71. 
    摘要 ( 1866 )   PDF(1440KB) ( 103 )  
    口译过程是一个二语三方的交际系统,其中对口译过程的探索是口译理论构建不可或缺的基础,而建模是最直观且形象地呈现口译过程的方式。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与理论推演法,以释意派的口译三角模式为基础,以“口译过程两阶段解读”为参照,借鉴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关于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过程的研究成果,分析口译过程的各阶段及其关系,以及其间运用的信息加工方法,构建口译三角模型(细化版)(Interpreting Triangle Model,即IT Model):口译=理解+记忆+转换+表达+协调+互动,希冀描述与解释口译过程,助益口译教学与口译测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口译评估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基于NVivo的质性研究(2002-2021)
    夏甘霖
    2023, 168 (1):  72-77. 
    摘要 ( 1839 )   PDF(1235KB) ( 106 )  
    借助NVivo质性分析软件,本文对2002-2021年间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口译评估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该领域在最近二十年里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口译评估研究的数量稳步增加,研究方法和内容更加丰富。最突出的研究主题是以口译能力量表研制和考试测试为主要研究场域的口译能力研究和以口译教学为主要研究场域的口译质量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口译评估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总体上仍较为传统;2018年颁布实施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的口译能力量表是这一主题研究的最突出成果。国内下一阶段的口译评估研究可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信息技术工具,以及各类分析软件,聚焦口译能力和质量评估的应用和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和探讨口译能力与质量提升的路径和方法,从而使口译评估研究的成果更好地促进口译人才培养和口译服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译研
    汉语佛典在英语世界的百年译介——历史语境、主体与模式
    许文胜, 刘朋朋
    2023, 168 (1):  78-83. 
    摘要 ( 1771 )   PDF(1146KB) ( 61 )  
    1831年,《沙弥律仪要略增注》英译本在英国出版,被认为是汉语佛典在海外传播的肇始。迄今为止,汉语佛典在海外的翻译与传播已具一定规模,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鉴于此,本文梳理了19世纪中后期以来,汉语佛典在英美等国家的译介情况。研究发现,汉语佛典在19世纪和20世纪,就传播语境、传播主体以及传播模式而言,有较大差异。其中,传教士、日本和中国港台佛教界人士先后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认为,目前汉语佛典英译史的研究与书写,在翻译学乃至整个人文学科中仍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这一英译历史进程中的译者、译本以及译论有待挖掘;以史为鉴,对于中国佛教助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价值与方法,更需进一步揭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副文本视域下中医典籍的翻译与传播
    阙红玲, 刘娅
    2023, 168 (1):  84-88. 
    摘要 ( 1836 )   PDF(1359KB) ( 142 )  
    中医典籍蕴含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与中医药文化,其对外翻译传播对于传承振兴中医药和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本草纲目》是中医典籍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的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译为多国语言文字在国际上广泛传播,本文以罗希文翻译的《本草纲目》全英译本和“大中华文库”《本草纲目选》编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个版本的装帧设计、序言、文内注释、书末附录等副文本资源的整理和归纳,分析译者的翻译行为,进而探寻其对中医药文化翻译与传播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鲁迅小说百年英译历时比较研究
    任荣, 郭薇
    2023, 168 (1):  89-94. 
    摘要 ( 1855 )   PDF(1142KB) ( 222 )  
    勒菲弗尔“改写理论”认为,经翻译投射的文学作品形象,基本是由译者的意识形态和接受国占主导地位的诗学决定的,为比较文学译介学拓展了一片新的疆域。本文借助勒菲弗尔“改写理论”,梳理鲁迅小说百年英译历程,分析鲁迅小说翻译肇始期、译入为主期、译出为主期和翻译繁荣期意识形态与诗学的总体运作情况以及各阶段代表性译者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考量,结合各译本海外出版和影响数据,勾勒鲁迅小说百年英译历时比较全景图,并以此为契机,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走出去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nglish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2023, 168 (1):  95-封四. 
    摘要 ( 1760 )   PDF(626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