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2025年, 第18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5-10
    上一期   

    理论思考
    应用探讨
    翻译策略研究
    译史纵横
    概念翻译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理论思考
    翻译方法论之争: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真
    刘军平
    2025, 182 (3):  1-7. 
    摘要 ( 69 )   PDF(1326KB) ( 83 )  
    本文从方法论的问题意识出发,尝试阐释科学方法和人文艺术方法各自的特殊性,以揭示翻译研究的认识论途径。翻译现象既可以从科学经验角度予以观察,从而从科学方法视角加以研究;亦可以从艺术经验的角度予以审视,从而突出人文主义的方法论。科学经验与艺术经验之间形成了翻译研究方法论的论争。翻译研究的科学实证路径强调的是客观性和意义的等值,艺术经验路径突出的是艺术审美和生命体验。本文既探讨科学求真方法的重要性,同时也阐明翻译文本作为历史流传物的特殊性。作者试图厘清翻译研究中的工具主义方法论与解释学方法论的差异,通过重视语言和对话逻辑作为存在的媒介,去化解科学与人文方法论的对立,以凸显翻译学方法论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释意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应用
    刘和平
    2025, 182 (3):  8-14. 
    摘要 ( 63 )   PDF(1690KB) ( 24 )  
    释意理论建立在对职业口译活动的观察基础上,该理论借助心理学、认知学和传播学等,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末被译介到中国。该理论构建的口译过程“三角模式”和“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等重要概念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静态”研究被“动态”研究替代,只关注文本被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以及译员/译者替代。《口译训练指南》不仅是欧洲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参照,更在中国翻译教育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语言教学阶段的教学翻译逐渐被职业翻译教学取代。从1988-2024年,共有2927篇论文入库CNKI,2020年进入高峰期。除早期释意理论的译介外,绝大部分论文都是对相关理论的应用与思考,这些分析和反思成为中国翻译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叙事翻译的质量评估——从理论到模式
    桑仲刚
    2025, 182 (3):  15-21. 
    摘要 ( 45 )   PDF(1298KB) ( 15 )  
    叙事文本的翻译是文化记忆跨语言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叙事翻译的质量评估需要以针对该文类翻译操作过程的理论解释为依据。翻译操作过程是通过化解具有特定主题相关度的翻译问题,重构与源语文本具有充分相似度的目标语文本的惯例化过程。翻译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分为翻译问题决策的适当性和语篇特征重构的充分性两部分,其占比取决于翻译问题的数量及其主题相关度。据此,可构建叙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的操作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探讨
    中国粮食文化英译探微:时政话语视角
    焦丹
    2025, 182 (3):  22-26. 
    摘要 ( 38 )   PDF(1331KB) ( 18 )  
    中国时政话语的对外翻译传播是中国特色话语国际传播的具体实践,时政话语中蕴含的文化意义不仅呈现国家文化底蕴,也是国家治国理政理念的外显。“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问题始终是一国之要。中国粮食文化在时政话语中彰显了国家的重粮思想和治粮理念,其对外翻译话语是中国粮食文化的特色国际话语表达。当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粮食文化既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有特征,又独具个性特征,其对外翻译传播渐成体系。本文首先梳理粮食文化英译的信息型、图表型和阐释型三类文本特征,从文化间性角度对比中外粮食文化的概念认知差异与观念认知共性;继而基于粮食文化时政话语英译和笔者英译实践案例,统括粮食文化在时政话语中的英译原则与方法,以期通过中国粮食文化英译特性启发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的共性研究,拓宽文化英译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交话语中女性主义翻译与传播体系建构研究
    赵妤
    2025, 182 (3):  27-33. 
    摘要 ( 37 )   PDF(1174KB) ( 86 )  
    本文主要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在外交领域的挑战、机遇以及国际案例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隐性偏见对外交文献的影响,以及提高女性在外交领域代表性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女性主义翻译在推动性别平等政策实施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国际案例分析部分探讨了联合国等机构中的女性主义翻译实践,以及不同国家在外交谈判和跨国合作项目中性别角色表达的变化;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建构女性主义翻译与传播体系的必要性,包括模型建构、批判性分析与理论构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的国内中医翻译研究现状及展望
    雷珊
    2025, 182 (3):  34-37. 
    摘要 ( 36 )   PDF(1258KB) ( 96 )  
    本研究基于CNKI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借助计量可视化分析,从发文量整体趋势、主要研究机构及主要作者、期刊分布和高频关键词四个方面对国内中医翻译研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高频关键词统计结果对国内中医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基于国内中医翻译研究现状分析,结合当前发展趋势与国际需求,本文提出中医翻译研究未来可在以下方向实现突破与创新:1)政策驱动下的研究深化与拓展;2)技术赋能中医翻译研究;3)中医典籍翻译多译本协同研究;4)中医翻译和中医文化传播效度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译中的文本建构研究
    刘猛
    2025, 182 (3):  38-43. 
    摘要 ( 24 )   PDF(1174KB) ( 15 )  
    在笔译实践及笔译研究中,文本是重要的话题,然而口译研究却普遍忽略了文本的存在。基于此,本文聚焦于交替传译中口译者行为,根据“潜文本—预设行为—显文本—预设行为—社会”这一口译译者行为评价系统,辨析口译中译员自构的潜文本与译员产出的显文本两种文本形式的建构。潜文本是基于口译者主体性,自身建构的译者行为过程,也是译者行为的阶段性结果;显文本是基于潜文本进行译者行为而产出的终极结果。译员的译者行为贯穿口译的全过程,建构了潜文本,又基于潜文本建构了显文本,是两种文本的连接行为和过程。因而口译中的文本建构是一种译者行为,是口译过程的记录,是文本动态生成的集中体现。对口译文本建构的探讨有助于明确口译文本的概念,有利于口译学科理论上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视域下国家地理标志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佳
    2025, 182 (3):  44-50. 
    摘要 ( 22 )   PDF(1617KB) ( 3 )  
    本文聚焦新文科视域下国家地理标志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地理标志翻译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的特定时代需求的有效融合。通过对国家地理标志学科属性与行业动态的综合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构建适用于本学科领域的涵盖课程设计、教学平台、实训实践和就业服务等层面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基于国家地理标志行业需求,设计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机制与多维评价体系,确保翻译人才培养综合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纪实视频的同期声英译原则与策略研究
    潘莉, 杨愉欣
    2025, 182 (3):  51-55. 
    摘要 ( 41 )   PDF(1330KB) ( 9 )  
    新媒体信息时代,纪实短视频成为对外呈现真实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纪实短视频的同期声作为纪实性的重要体现,其翻译质量优劣关乎中国纪实短视频的外译接受和国际传播效果。本文从新媒体国际传播的角度出发,以信息价值优先为原则,以“受众中心”为指导,根据短视频同期声特点以及字幕翻译限制要素,提出中国纪实短视频同期声的字幕英译原则与策略,以期提升包括短视频在内的中国纪实视频的对外传播效果,从而更好地利用视听媒介向世界讲好中国振兴发展的故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NLP技术的学术著作翻译策略研究
    沈磊, 殷依娜
    2025, 182 (3):  56-62. 
    摘要 ( 48 )   PDF(1537KB) ( 5 )  
    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是提升翻译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工具。本文结合方梦之先生《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修订版)》的英译实践,基于现代学术著作翻译的特点,介绍机器翻译、术语提取和Alt Text等关键技术,探讨NLP技术在学术著作翻译中的应用。现代学术著作翻译已超越文本转换的单一任务,为了推动译著国际出版,译员还需承担版权授权处理、书目规范化调整、图表编辑以及撰写提案与章节摘要等工作,译者不仅需要具备语言能力,还需兼具学术能力和出版流程知识,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学术出版,展现其从传统语言转换者向多维协作者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译史纵横
    内阁西洋翻译体制下清朝对英情报文书翻译研究
    邓科
    2025, 182 (3):  63-69. 
    摘要 ( 27 )   PDF(1637KB) ( 53 )  
    本文以清代官方档案和文献为基础史料,借助历史描述法,重点考察清朝中央的对英情报文书翻译机制。研究发现,18世纪末期以来,清朝中央在面临英语译员极度短缺的背景下,仍坚守固有的内阁西洋翻译体制,依赖以传教士为主体的拉丁语接力翻译模式。尽管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清廷试图通过制度化征召本土的拉丁语和葡萄牙语译员以实现西洋翻译的本土自决,但这种迂回的应对方式并未根本解决清朝英语能力建设不足和译员短缺的问题,反而最终加速了内阁西洋翻译体制的崩溃。厘清上述历史有助于揭示翻译人才培养与储备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经典译介到知识传播与生产:道格思汉学译写研究
    夏天
    2025, 182 (3):  70-76. 
    摘要 ( 20 )   PDF(1417KB) ( 34 )  
    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出现以驻华使节为主体的新一代汉学家,道格思勋爵(Sir Robert K. Douglas,1838-1913)位列其中,但因其译述主题偏重中国现实与通俗知识,而非围绕经典文本和思想展开,少有关注。本文以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汉学实用主义转型为背景,从文本话题选择与知识结构、副文本与知识语境构建、特殊翻译策略与知识生产杂糅三个方面考察,发现道格思译写活动的知识传播与生产的逻辑:以事实性知识积累为基础,概念性知识为辅,推进读者理性认知,最终接受译者的元认知知识。究其原因,道格思处在英国汉学转型期,他率先从以经典译介为主的文化思想抽象层面,转向知识生产的实用层面,罕有先例可循,简单的知识搬运亦难通行,因此在中国文化译介与研究中形成“选择、构建与杂糅”并行的特殊知识传播与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严复知识翻译中的地方情境重构
    丁如伟, 苏艳
    2025, 182 (3):  77-82. 
    摘要 ( 35 )   PDF(1153KB) ( 9 )  
    严复的知识翻译实践活动彰显了知识的世界性和地方性,其翻译经历了去语境化和再语境化的过程。严复翻译文本在语言、文化和思想层面,呈现出地方性知识情境重构的情形,其中翻译的知识表现出地方性、索引性和语境性等特征。研究发现,严复知识翻译实践中翻译的知识与地方性情境具有双向塑造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严复在新情境中化解了中西地方性知识之间的紧张和矛盾,促进了两种知识体系的和谐共生,为知识翻译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概念翻译
    “自繇公理”和“自繇之义”
    马瑞, 朱一凡
    2025, 182 (3):  83-89. 
    摘要 ( 22 )   PDF(1419KB) ( 4 )  
    在《群己权界论》中,严复用“公理”和“义”这对与原文明显不对等的词来翻译密尔表示自由原则的“principle(s)”和“doctrine”,表明了严复对自由原则在认识论上的升级。严复对中西文化和哲学的细审和熟稔引出了在翻译中对自由原则在公私领域的划分,即在国家层面的公领域用“自繇公理”,而在人我关系之私领域用“自繇之义”。严复建构的围绕“国群”(公领域)和“小己”(私领域)的自由想象,重塑了国人对自由的理解,也影响了近代早期自由派知识分子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的知识再生功能研究——以“建筑”概念的中日双程旅行为例
    喻旭东, 张开植
    2025, 182 (3):  90-94. 
    摘要 ( 30 )   PDF(1147KB) ( 101 )  
    翻译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不只传递知识,还生产知识,对知识进行加工和拓展。我国传统建筑概念和外来建筑概念的翻译与会通,促成了现代建筑概念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仅就“建筑”一词而言,其经历了中日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双程旅行,并最终成为西方“architecture”概念的对译词。文章分析“建筑”一词在双程旅行中的知识增殖,解读翻译对“建筑”概念的重构性加工,并以“建筑师”称谓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为例,管窥现代“建筑”概念从日本返回中国后的议题性拓展。基于此,文章揭示了翻译的知识再生产功能,也管窥了翻译与我国建筑学科知识话语形成的关联和互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nglish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2025, 182 (3):  95-95. 
    摘要 ( 15 )   PDF(594KB)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讯
    2025, 182 (3):  69-96. 
    摘要 ( 15 )   PDF(1217KB)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