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iles, D. La traduction, la comprendre, l'apprendre [M]. Paris: Presse universitaire de France, 2005. [2] Lederer, M. La traduction simultanée [M]. Paris: Lettres modernes minard, 1981. [3] Lederer, M. La traduction aujourd'hui, le modèle interprétatif [M]. Paris:Hachette, 1994. [4] Seleskovitch, D. L'interprète dans les conférences internationales, problèmes de langage et de communication [M]. Paris:Lettres modernes minard, 1968. [5] Seleskovitch, D. Langage, langues et mémoire—étude de prise de notes en consécutive [M]. Paris: Lettres modernes minard, 1975. [6] Seleskovitch, D. & Lederer, M. Interpréter pour traduire [M]. Paris:Didier Erudition, 1986. [7] Seleskovitch, D. & Lederer, M. Pédagogie raisonnée de l'interprétation[M]. Paris: Didier Erudition, 1989. [8] Setten, R.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A Cognitive-Pragmatic Analysi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9] 鲍刚(译). 释意是翻译的基本表现[A]. 吕国军 主编. 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3-21. [10] 蔡小红. 口译评估[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11] 方红,王克非. 动态系统理论下翻译能力的构成及发展模式研究[J]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5):124-130. [12] 傅艾. 英汉交传中时态偏误类化、溯因与规避——以口译学习者为例[J]. 中国翻译,2024(3):81-89. [13] 高彬.猜测与反驳 ——同声传译认知理论研究[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14] 黄忠廉,孙秋花,李亚舒. 方梦之应用翻译理论形成考[J]. 上海翻译,2014(4):70-72. [15] 蒋莉华,康浩宇. 远程口译中的副文本研究[J]. 中国翻译,2023(5):133-141. [16] 康志峰. ChatGPT时代国家口译教育新向度[J]. 翻译研究与教学,2024(1):1-9. [17] 李长栓. 基于UMEER分析框架的口译实践报告撰写方法[J]. 英语学习,2024(2):62-67. [18] 刘彬,潘越. 现象学意向性理论视域下翻译动态性研究[J]. 外语与翻译,2024(3):55-60. [19] 刘和平(译). 语言教学中的翻译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48-53. [20] 刘和平. 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1] 刘和平(译). 忠实于意义:翻译学研究的新方向[A]. 吕国军 主编.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3-21. [22] 刘和平. 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J]. 中国翻译,2006(4):20-26. [23] 刘和平(译). 论翻译学研究方法[J]. 中国翻译,2010(2):11-18. [24] 刘和平. 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教学法研究[J]. 中国翻译,2011(1):37-45. [25] 刘和平. 释意学派对翻译学的主要贡献——献给塞莱斯科维奇教授[J]. 中国翻译,2001(4):62-65. [26] 马会娟. 中国学习者汉译英翻译能力分级研究[J].外语教学,2012(1):105-108. [27] 王茜(译).“Déverbalisation”概念:认识论和方法论[A]. 刘和平 主编. 法国释意理论:译介、批评与应用[C].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66-88. [28] 王晓莉,胡开宝. 语料库批评翻译学视域下译者行为研究:前沿与展望[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4(3):125-134. [29] 许钧. 翻译释意理论辨——与塞莱斯科维奇教授谈翻译[J]. 中国翻译,1998(1):5-10. [30] 许钧. 当下值得关注的几个有关翻译的问题[J]. 翻译研究,2023(1):9-17. [31] 许明. 口译认知过程中“deverbalization”的认知诠释[J]. 中国翻译,2010(3):5-11. [32] 许文胜,昌兰华,韩彩虹. 视觉叙事视阈下的日内瓦会议中方外交口译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3(3):87-97. [33] 许艺,穆雷. 英汉交替传译认知策略能力构成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5):132-143. [34] 詹成,黄静. 基于纠正性反馈的口译学习投入研究[J]. 外语教育前沿,2024(3):76-83. [35] 张吉良. 巴黎释意学派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 : 74-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