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崔启亮,黄萌萌.基于行业需求分析的语言服务核心课程设计[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4):34-40,92. [2] 崔延强,段禹.新文科究竟“新”在何处——基于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的考察[J].大学教育科学,2021(1):36-43. [3] 邓媛,杨屿海,袁庆.人工智能时代语言服务行业需求分析与人才培养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95-102. [4] 傅敬民,袁丽梅.新形势下我国应用翻译研究:机遇与挑战[J].中国翻译,2022(2):97-102. [5] 李勇敢,冯勤.地理标志保护与运营[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23. [6] 廖巧云,张晴.语言跨学科研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J].英语研究,2023(2):204-215. [7] 龙宝新.中国新文科的时代内涵与建设路向[J].南京社会科学,2021(1):135-143. [8] 刘和平,韩林涛.新文科背景下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4):27-33,91. [9] 刘佳.数字化赋能非遗对外传播多模态语料库平台构建研究[J].上海翻译,2023(6):34-39. [10] 谢柯,张晓.情绪智力与翻译研究:翻译研究的一个新方向[J].外语学刊,2017(5):97-104. [11] 王立非.从语言服务大国迈向语言服务强国——再论语言服务、语言服务学科、语言服务人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1):3-11. [12] 王铭玉.新文科——一场文科教育的革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9-22,30. [13] 吴岩.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3-7,90. [14] 徐珺,自正权.语言的经济价值分析:基于语言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3):66-73,160-161. [15] 余素青,骆伟兰.服务于涉外法治建设的新外语人才培养规划:标准、方向与体系[J].当代外语研究,2024(5):69-79,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