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ll, J. The Later Letters of John Stuart Mill [A]. In Francis E. Mineka and Dwight N. Lindley (eds.). Collected Works of John Stuart Mill: Volumes XIV-XVII[C]. Toronto: Toronto University Press, 1972. [2] Mill, J. On Liberty, Utilitarianism and Other Essays[M]. United King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3] Ogawa, M. Xu Guangqi and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uclid's Elements[J]. Hersetec, 2011, 5(1):13-33. [4] 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M].叶凤美 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5] 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6] 陈来.论古典儒学中“义”的观念——以朱子论“义”为中心[J].文史哲,2020(6): 5-21,162. [7] 高玉.从个体自由到群体自由——梁启超自由主义思想的中国化[J].学海,2005(1): 5-13. [8] 郭萍.澄清不同层面的“群己权界”——基于严复《群己权界论》的分析[J].中国哲学史,2019(1):119-128. [9] 胡适.易卜生主义[A].欧阳哲生 编.胡适文集(2)[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75-489. [10]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主义思想的认识与批判[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11] 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12] 康有为.大同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13]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14] 廖迅乔,廖七一.严译《天演论》与近代民族话语[J].上海翻译,2023(5):54-58. [15] 林振武.近代知识分子对公理性质和来源的解读过程及其影响[J].科学技术与辩证,2009(2):80-85. [16] 凌红,胡芮.从天下到国家:严复格义叙事中的“国群”伦理建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25-32. [17]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18] 马永康.康有为与“公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6-153. [19] 穆勒.群己权界论[M].严复 译.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20]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1] 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兼论其对儒学传统的冲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22] 王栻.严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3] 王中江.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4] 徐莉娜.翻译中的限制和自由——谈《自由派翻译传统研究》[J].上海翻译,2009(2):9-13. [25] 许小青.1903年前后新式知识分子的主权意识与民族国家认同[J].天津社会科学,2002(4):126-131,144. [26] 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