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笔译实践及笔译研究中,文本是重要的话题,然而口译研究却普遍忽略了文本的存在。基于此,本文聚焦于交替传译中口译者行为,根据“潜文本—预设行为—显文本—预设行为—社会”这一口译译者行为评价系统,辨析口译中译员自构的潜文本与译员产出的显文本两种文本形式的建构。潜文本是基于口译者主体性,自身建构的译者行为过程,也是译者行为的阶段性结果;显文本是基于潜文本进行译者行为而产出的终极结果。译员的译者行为贯穿口译的全过程,建构了潜文本,又基于潜文本建构了显文本,是两种文本的连接行为和过程。因而口译中的文本建构是一种译者行为,是口译过程的记录,是文本动态生成的集中体现。对口译文本建构的探讨有助于明确口译文本的概念,有利于口译学科理论上的不断探索。
中图分类号:
刘猛. 口译中的文本建构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38-43.
[1] 鲍刚. 口译理论概述[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 [2] 胡萌萌,朱一凡. 从翻译共性到翻译特征的多维模型[J]. 外语电化教学,2023(5):13-18, 103. [3] 霍红. 论语境在口译中的预设功能[J]. 东疆学刊,2015(3):97-100. [4] 霍红.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辨[J]. 外语研究,2024(3):6-11, 111. [5] 康志峰. 认知口译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 [6] 刘和平. 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 [7] 刘猛. 译者行为理论视域下的译员预设行为批评——以2023年两会记者会汉英交传为例[J]. 外语电化教学,2024a(4): 53-59. [8] 刘猛. 交替传译场域中两会记者会口译译者群体行为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b(3):119-128. [9] 刘云虹. 翻译方法与文学翻译生成[J]. 中华译学, 2024(1):73-84. [10] 陆国君,吴兴东. 语篇结构图式与语调范式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117-122. [11] 任文. 联络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2] 王斌华. 基于口译认识论的口译理论建构——多视角、多层面、多路径的口译研究整体框架[J]. 中国翻译,2019(1):19-29, 189. [13] 王建华,任岳涛. 过程:口译的超模因[J]. 上海翻译,2023(3):18-23. [14] 赵硕. 英汉口译转换过程的鲁棒性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1):111-114. [15] 周领顺. 行为批评视域与文本批评视域[J]. 外语教学,2014(2):89-93. [16] 周领顺. 译者行为批评“行为—社会视域”评价系统[J]. 上海翻译,2022(5):1-7. |
[1] | 刘军平. 翻译方法论之争: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真[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1-7. |
[2] | 刘和平. 释意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应用[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8-14. |
[3] | 桑仲刚. 叙事翻译的质量评估——从理论到模式[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15-21. |
[4] | 焦丹. 中国粮食文化英译探微:时政话语视角[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22-26. |
[5] | 赵妤. 外交话语中女性主义翻译与传播体系建构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27-33. |
[6] | 雷珊. 基于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的国内中医翻译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34-37. |
[7] | 刘佳. 新文科视域下国家地理标志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44-50. |
[8] | 潘莉, 杨愉欣. 新媒体视域下纪实视频的同期声英译原则与策略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51-55. |
[9] | 沈磊, 殷依娜. 基于NLP技术的学术著作翻译策略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56-62. |
[10] | 邓科. 内阁西洋翻译体制下清朝对英情报文书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63-69. |
[11] | 夏天. 从经典译介到知识传播与生产:道格思汉学译写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70-76. |
[12] | 丁如伟, 苏艳. 严复知识翻译中的地方情境重构[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77-82. |
[13] | 马瑞, 朱一凡. “自繇公理”和“自繇之义”[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83-89. |
[14] | 喻旭东, 张开植. 翻译的知识再生功能研究——以“建筑”概念的中日双程旅行为例[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90-94. |
[15] | 袁丽梅. 搏击译海:钱绍昌影视翻译活动述评[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1-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