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5, Vol. 182 ›› Issue (3): 27-33.
赵妤
收稿日期:
2025-02-02
出版日期:
2025-05-10
发布日期:
2025-05-30
作者简介:
赵妤,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中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翻译、外语教育、教育领导与管理。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25-02-02
Online:
2025-05-10
Published:
2025-05-30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在外交领域的挑战、机遇以及国际案例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隐性偏见对外交文献的影响,以及提高女性在外交领域代表性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女性主义翻译在推动性别平等政策实施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国际案例分析部分探讨了联合国等机构中的女性主义翻译实践,以及不同国家在外交谈判和跨国合作项目中性别角色表达的变化;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建构女性主义翻译与传播体系的必要性,包括模型建构、批判性分析与理论构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赵妤. 外交话语中女性主义翻译与传播体系建构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27-33.
[1] Flotow, Luise von.Translation and Gender: Translating in the “Era of Feminism”[M].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1997. [2] Flotow, Luise von. Gender(s) in translation studies[A]. In M. Baker & G.Saldanha (eds.).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C].London: Routledge,2009: 173-178. [3] Flotow, Luise von. Feminist translation: Contexts, practices and theories[A]. In K. Malmkj r & K. Windle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192-204. [4] Godard, B.Theorizing feminist discourse/translation[J].TTR:Traduction, Terminologie, Rédaction,1990,3(2):67-85. [5] Simon, S. Gender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M]. London: Routledge,1996. [6] Tickner, J. A. Gendering World Politics: Issues and Approach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1. [7] 陈榕.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中国化路径[J].外语教学,2015(3): 65-70. [8] 李洁,王飞.文化多元性视角下的女性主义翻译实践[J].国际语言翻译, 2018(3): 68-73. [9] 李亚舒.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翻译,2003(4):34-39. [10] 刘和平.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新发展[J].外语学刊,2017(4):82-87. [11] 刘涛,王静.女性主义翻译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J].外语翻译, 2020(9): 42-48. [12] 王宏图.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多元发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6): 54-59. [13] 王克非.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J].中国翻译,2005(6):58-62. [14] 王燕, 姚红.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实践与反思[J].中国翻译,2020(5): 55-61. [15] 张琳, 李明.外交领域性别平等议题的国际准则与实践研究[J].外交评论, 2021(2): 45-52. [16] 张佩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J].外国语,2010(2):45-52. [17] 张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本土化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 48-53. [18] 赵萍.外交领域性别视角研究述评[J].当代外交,2019(4): 30-36. [19] 赵启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
[1] | 刘军平. 翻译方法论之争: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真[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1-7. |
[2] | 刘和平. 释意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应用[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8-14. |
[3] | 桑仲刚. 叙事翻译的质量评估——从理论到模式[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15-21. |
[4] | 焦丹. 中国粮食文化英译探微:时政话语视角[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22-26. |
[5] | 雷珊. 基于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的国内中医翻译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34-37. |
[6] | 刘猛. 口译中的文本建构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38-43. |
[7] | 刘佳. 新文科视域下国家地理标志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44-50. |
[8] | 潘莉, 杨愉欣. 新媒体视域下纪实视频的同期声英译原则与策略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51-55. |
[9] | 沈磊, 殷依娜. 基于NLP技术的学术著作翻译策略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56-62. |
[10] | 邓科. 内阁西洋翻译体制下清朝对英情报文书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63-69. |
[11] | 夏天. 从经典译介到知识传播与生产:道格思汉学译写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70-76. |
[12] | 丁如伟, 苏艳. 严复知识翻译中的地方情境重构[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77-82. |
[13] | 马瑞, 朱一凡. “自繇公理”和“自繇之义”[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83-89. |
[14] | 喻旭东, 张开植. 翻译的知识再生功能研究——以“建筑”概念的中日双程旅行为例[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90-94. |
[15] | 袁丽梅. 搏击译海:钱绍昌影视翻译活动述评[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1-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