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2025年, 第18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01
    上一期   

    理论思考
    应用探讨
    社会翻译学研究专栏
    翻译教育
    译家研究
    书刊评介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理论思考
    翻译的构式性及综合本位观
    司卫国, 文旭, 张钺奇
    2025, 183 (4):  1-7. 
    摘要 ( 25 )   PDF(1677KB) ( 13 )  
    将构式看作翻译单位是在认知翻译学和构式语法兴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翻译研究新思路。但现有研究对构式为何能够作为翻译单位这一根本性问题尚缺乏系统探讨,而这正是翻译单位构式观饱受争议的根源。化解争议的关键是厘清构式与翻译单位之间的逻辑关联,揭示其底层逻辑。鉴于此,本文首先基于构式语法的核心理念论证翻译的构式性特征,然后从学理层面、方法论层面及可操作性上探讨构式作为翻译单位的理据,期望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揭示翻译单位构式观的实质所在。本文认为,翻译具有构式性特征,在翻译过程中需建立分层次的综合本位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译者情绪研究:内涵、呈现与趋势
    刘洋, 文军
    2025, 183 (4):  8-13. 
    摘要 ( 28 )   PDF(1220KB) ( 18 )  
    译者情绪指涉翻译活动中译者情感性反应的过程,是翻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由情绪所承载的独特信息,连同译者个体的感受、知觉、记忆、动机、判断等认知因素作为共同的表征,伴随并嵌入翻译活动的整体进程之中,对译者行为的开展与建设,抑或干扰和瓦解,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视阈下,聚焦翻译活动中的译者情绪议题,就其概念内涵、呈现向度以及发展趋势予以探究和阐释,旨在挖掘情绪之于译者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构建可供参考的研究路径,以期丰富并推进翻译研究中译者情绪维度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探讨
    六经注我与反向格义:细读辜鸿铭英译《大学》
    张旭, 张鼎程
    2025, 183 (4):  14-20. 
    摘要 ( 29 )   PDF(1381KB) ( 10 )  
    在近现代中国翻译史上,辜鸿铭的“文化出口”活动以及他英译中国典籍成就早已有目共睹,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英译《四书》中的《论语》和《中庸》上,对他英译《大学》的研究十分薄弱。文章结合笔者知识考古的新发现,钩沉辜鸿铭英译《大学》之缘起,结合他的翻译诗学观考察其采取的“六经注我”态度与反向格义翻译策略,并在互文语境中品评其译文及其具有的文化内涵,进而体察他沟通中西文化之用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清西学经典汉译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影响:范式嬗变与体系构建
    刘性峰
    2025, 183 (4):  21-26. 
    摘要 ( 29 )   PDF(1363KB) ( 8 )  
    春秋战国至明朝末期,中国传统科学一直循着自己的发展轨迹演进。1607年,由徐光启、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出版,引发明清之际西学经典汉译的高潮,中国传统科学开始朝着西方近代科学的路径转向。本文从科学范式和科学体系两个角度,考察明清时期西学经典汉译对于中国近代科学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近代科学范式的变化主要体现于科学研究方法与工具、论证方式、科学思想和科学共同体,中国近代科学体系构建则反映在科学学科体系和科学术语体系的建立上。本文希冀可以为探索相关课题提供问题域和新视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意象翻译策略对比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考察
    王益莉, 屠国元
    2025, 183 (4):  27-32. 
    摘要 ( 24 )   PDF(1476KB) ( 9 )  
    随着西方世界对王安石政治、哲学、文学的关注,王安石诗歌译介由零星散译至整合成集,截至目前已有近500首译诗。本文基于331首王安石原诗在5个译本中的译诗构建中英对照语料库,从诗歌意象翻译策略视角进行比较,通过语料库语言学中的字符形符比、平均词长、平均句长和高频意象词以及对应译词等的统计,分析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翻译目的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对语词层面和句法层面及意象翻译策略的选择,对比5个译本的译者风格与翻译目的和背景知识的关联,总结得出意象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了物象显化、意象显化和意象隐化三种翻译策略,并解析了不同策略在意象移植过程中对诗歌深层意象的诠释效果,探讨了不同策略对中国文化本质精华传播的深层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狄公故事译写重构唐时法治景观研究
    龙新元, 赵军峰
    2025, 183 (4):  33-39. 
    摘要 ( 24 )   PDF(1434KB) ( 7 )  
    法律文学服务群治,具备审美认知与文化阐释功能。法律文学翻译研究并置文学虚辞与文化实然,关注文学翻译之于法治景观建构的核心意义,亟待展开。本文以高罗佩译写《狄公案》为例,探研唐时法治景观的翻译生成。研究发现,译者据其复合知识结构与文化身份,结合原语法律系统、译语文学传统及彼时文化传通需求,以西方法治观念为鉴,通过弱化犯罪心理描写、优化访案断案情节、屏蔽超自然叙事等,赋予狄公西式神探特质,重构了唐时法治景观。法律文学翻译重心不在立法信息,而是语境化的司法执法及百姓守法景观,可为讲好原生法治故事提供进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化视角下中医药英译史研究
    付明明
    2025, 183 (4):  40-44. 
    摘要 ( 30 )   PDF(1228KB) ( 11 )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有效传播策略让全球认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全球文明交流提供独特资源,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大课题。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基因的载体,为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做好中医药英译发展史以及中医药英译发展史研究,厘清中医药英译历史演进脉络,有助于以史为鉴,构建对外传播的新叙事,彰显中国“和平崛起”的文明基因。本文以应用翻译理论为指导,对中医药英译历史进行溯源和阶段性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即通过统一术语翻译、加强交叉学科研究、利用AI技术辅助翻译,可以更好地助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和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翻译学研究专栏
    中国社会翻译学的创新发展:立足本土的理论建构
    王洪涛
    2025, 183 (4):  45-51. 
    摘要 ( 27 )   PDF(1418KB) ( 10 )  
    中国社会翻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社会翻译学自身走向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社会翻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需立足本土,认真借鉴中国本土的译学理论思想、社会学思想,以及葆有中华民族基本文化基因的哲学思想。同时,中国社会翻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还需遵循学术性与应用性并重、实践性与思辨性兼容、自主性与开放性结合、本土性与普适性共举的原则。中国社会翻译学同样需积极借鉴西方社会翻译学研究成果,努力提炼自己的世界性,以期为国际社会翻译学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翻译学视域下的全人译者能力研究再思考
    朱献珑, 周丽
    2025, 183 (4):  52-58. 
    摘要 ( 17 )   PDF(1430KB) ( 7 )  
    新时代翻译教育须践行“全人教育”理念,以译者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注重“以译者为本”和“以社会为本”的有机统一,培养兼具深厚家国情怀与宽广全球视野、完善的知识结构与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与跨文化胜任力、健全的人格与社会责任感的“全人译者”。基于社会翻译学,本研究借鉴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引,重新审视和思考全人译者能力的构成要素,明确译者能力建构的边界、动力和方向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人译者能力构成模型”,认为全人译者能力构成模型由环境认知、资源运作和翻译操作三个维度组成,涵盖国家意识能力、规范意识能力、个体身份建构能力、人际网络建构能力、符际转换能力、专业知识能力、技术工具能力及伦理决策能力等八种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社会学视域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发展的影响探析
    王少爽, 陈媛媛
    2025, 183 (4):  59-65. 
    摘要 ( 29 )   PDF(1220KB) ( 9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正在重塑翻译行业的生态格局。本文以技术社会学为理论框架,运用技术决定论、社会建构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翻译实践的赋能作用,探究其对翻译行业发展的深层影响。文章建议,未来应着力优化人机协作模式,强化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健全伦理规范和数据保护机制,完善行业政策支持体系,推动翻译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深化对人工智能时代翻译行业转型逻辑的理解,并拓展社会翻译学的研究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教育
    基于AI翻译机器人的口译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雷鸣, 闵光辉, 李哲
    2025, 183 (4):  66-70. 
    摘要 ( 33 )   PDF(1673KB) ( 15 )  
    本研究探讨AI翻译机器人在高校外语口译学习中的应用情况,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使用RASA智能翻译机器人辅助口译教学,从行为、情感、同伴和社会交互投入度出发,设计相应口译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以Z大学120名英语、日语等外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 25对口译学习投入度情况,以及影响投入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I翻译机器人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口译学习投入度。口译学习行为投入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因素,认知投入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和同伴因素,情感投入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和环境因素,社会交互投入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和同伴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AI翻译机器人对口译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在数智时代翻译教学中的价值与实现
    宋彬彬
    2025, 183 (4):  71-77. 
    摘要 ( 23 )   PDF(1254KB) ( 9 )  
    做好翻译教学是培养翻译人才、促进翻译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优秀传统教育思想蕴含丰富的育人智慧,能够有效指导翻译教学。数智时代的翻译教学同样离不开优秀教育思想的指导。本研究在分析数智时代翻译教学与传统翻译教学异同的基础上,探讨“道德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教学相长”五种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在推动数智时代翻译伦理与职业精神培养、提升翻译教师道德情操和育人智慧、促进翻译教育公平与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价值,并从丰富翻译课程德育内容与方式、促进翻译教育公平、强化翻译个性化教学、扮演好翻译教师角色、加强翻译师生互动交流五个方面提出以上思想的实现路径,旨在促进数智时代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译家研究
    梁宗岱诗歌翻译的发展历程
    黄瑞霞, 王东风
    2025, 183 (4):  78-84. 
    摘要 ( 20 )   PDF(1375KB) ( 2 )  
    梁宗岱是一个多语诗歌翻译家,他在法汉、德汉、英汉、汉法等诗歌翻译领域均有极高的造诣。梁宗岱的诗歌翻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对梁宗岱诗歌翻译的研究已有不少,但是有关他在诗歌翻译历程方面的成长研究则比较薄弱。纵观梁宗岱的诗歌翻译人生,可以看出他的诗歌翻译理念和方法有明显的变化。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将梁宗岱的诗歌翻译分成三个时期:青涩期、养成期、成熟期,对其诗学观的发展变化和诗歌翻译的历程展开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代译家马君武科学翻译活动之社会学考察
    宋菁
    2025, 183 (4):  85-90. 
    摘要 ( 22 )   PDF(1245KB) ( 4 )  
    马君武是近代“西学东渐”第一代翻译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他译笔浩瀚,曾开创我国科学翻译史上数个先河,而今学界多聚焦其译诗成就,对其面广量大的科学翻译似有所忽略和遮蔽。文章基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对近代翻译场域中马君武的科学翻译实践进行系统性考察,定位译者在近代翻译场域中的结构性位置,透视译者与出版商、赞助人、读者等的客观关系网络,解析译者惯习支配下的选材谱系和译本产出特征。研究将多维度还原马君武科学翻译活动的社会生产和译者主体性在特定场域中的历史轮廓,发掘其翻译活动和译论主张在近代翻译场域中的影响和地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刊评介
    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里程碑——评《中国译学话语:建构与阐释》
    王政伟
    2025, 183 (4):  91-94. 
    摘要 ( 21 )   PDF(1164KB) ( 6 )  
    近年来,随着“翻译中国”的快速发展,国内结束了以大规模引进为主的译学话语发展模式,开始自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译学话语体系。《中国译学话语:建构与阐释》是资深翻译家方梦之先生多年来潜心中国译学话语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通过阐述译学话语及其三个核心要素(范畴、概念、术语)之间的“三位一体”关系,构建了中国译学话语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建设体制,并从学科本体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内涵建设的发展路径。该书坚持中国特色,统筹考虑体制建设与内涵建设、弘扬传统与时代创新、扎根本土与面向国际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构建中国自主的译学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体现了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文化自信、系统化、文化主体性和人类文化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讯
    2025, 183 (4):  26-26. 
    摘要 ( 20 )   PDF(1139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严正声明
    2025, 183 (4):  39-39. 
    摘要 ( 21 )   PDF(1023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nglish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2025, 183 (4):  95-95. 
    摘要 ( 15 )   PDF(604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