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5, Vol. 183 ›› Issue (4): 33-39.
龙新元, 赵军峰
收稿日期:
2024-11-25
出版日期:
2025-08-01
发布日期:
2025-08-01
通讯作者:
赵军峰,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法律翻译。
作者简介:
龙新元,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讲师、翻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法律文学翻译、法律典籍翻译、翻译史。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24-11-25
Online:
2025-08-01
Published:
2025-08-01
摘要: 法律文学服务群治,具备审美认知与文化阐释功能。法律文学翻译研究并置文学虚辞与文化实然,关注文学翻译之于法治景观建构的核心意义,亟待展开。本文以高罗佩译写《狄公案》为例,探研唐时法治景观的翻译生成。研究发现,译者据其复合知识结构与文化身份,结合原语法律系统、译语文学传统及彼时文化传通需求,以西方法治观念为鉴,通过弱化犯罪心理描写、优化访案断案情节、屏蔽超自然叙事等,赋予狄公西式神探特质,重构了唐时法治景观。法律文学翻译重心不在立法信息,而是语境化的司法执法及百姓守法景观,可为讲好原生法治故事提供进路。
中图分类号:
龙新元, 赵军峰. 狄公故事译写重构唐时法治景观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33-39.
[1] Alford, J. A. Literature and law in Medieval England[J]. PMLA, 1977, 92(5): 941-951. [2] Gulik, R. H. van. 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 (Dee Goong An)[M].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76. [3] Lach, D. F. Introduction[A]. In R. H. van Gulik (ed.). The Chinese Bell Murders[M]. Chicago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 1-14. [4] Posner, R. A. Law and Literature[M]. Cambridge &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5] Simeoni, D. The pivotal status of the translator’s habitus[J]. Target, 1998, 10(1): 1-39. [6] 巴克曼,德弗里斯. 大汉学家高罗佩传[M]. 施辉业 译.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11. [7] 高全喜. 文明论视野下的“法律与文学运动”[J]. 民主与科学, 2022(2): 40-43. [8] 郝铁川. 中华法系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 [9] 何勤华 等.中华法系之精神[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10] 洪丕谟. 法律文化与中医检验的结合——唐朝法医检验初探[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7(1): 32-35. [11] 黄宗智. 中国法律制度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J]. 北大法律评论, 1999(1): 358-383. [12] 刘云虹. 中国文学外译批评的审美维度[J]. 外语教学, 2021(4): 76-82. [13] 马戛尔尼,巴罗. 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M]. 何高济,何毓宁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14] 屈文生,黄赛尔. 《洗冤录》西译与“他者”叙事[J]. 中国翻译, 2021(1): 48-58. [15] 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4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16] 施晔.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研究[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17] 施晔.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的创作与接受[N]. 文汇报, 2024-02-28(12). [18] 苏力. 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19]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0] 王宏印. 从“异语写作”到“无本回译”——关于创作与翻译的理论思考[J]. 上海翻译, 2015(3): 1-9. [21] 王宏印. 朝向一种普遍翻译理论的“无本回译”再论——以《大唐狄公案》等为例[J]. 上海翻译, 2016(1): 1-9. [22] 魏艳. 论狄公案故事的中西互动[J]. 中国比较文学, 2009(1): 80-92. [23] 佚名. 狄公案[M]. 王玉杰 校点.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9. [24] 余宗其. 中国文学与中国法律[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5] 张晋藩. 中国法律史论[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82. [26] 长孙无忌 等. 唐律疏议[M]. 刘俊文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27] 赵军峰,龙新元. 从赛、沙《水浒传》英译透视翻译文学中法律形象的生成[J]. 外国语, 2023(5): 56-65. [28] 赵军峰,龙新元. 法律文学翻译国家性探要——从沙博理英译《水浒传》谈起[J]. 外语学刊, 2024(1): 48-53. [29] 中国法制史编写组. 中国法制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
[1] | 刘洋, 文军. 译者情绪研究:内涵、呈现与趋势[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8-13. |
[2] | 张旭, 张鼎程. 六经注我与反向格义:细读辜鸿铭英译《大学》[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14-20. |
[3] | 刘性峰. 明清西学经典汉译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影响:范式嬗变与体系构建[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21-26. |
[4] | 付明明. 全球化视角下中医药英译史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40-44. |
[5] | 王洪涛. 中国社会翻译学的创新发展:立足本土的理论建构[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45-51. |
[6] | 朱献珑, 周丽. 社会翻译学视域下的全人译者能力研究再思考[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52-58. |
[7] | 王少爽, 陈媛媛. 技术社会学视域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发展的影响探析[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59-65. |
[8] | 宋彬彬. 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在数智时代翻译教学中的价值与实现[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71-77. |
[9] | 刘军平. 翻译方法论之争: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真[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1-7. |
[10] | 刘和平. 释意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应用[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8-14. |
[11] | 桑仲刚. 叙事翻译的质量评估——从理论到模式[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15-21. |
[12] | 焦丹. 中国粮食文化英译探微:时政话语视角[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22-26. |
[13] | 赵妤. 外交话语中女性主义翻译与传播体系建构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27-33. |
[14] | 雷珊. 基于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的国内中医翻译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34-37. |
[15] | 刘猛. 口译中的文本建构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38-4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