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理论思考(“生态翻译学”专题)
    生态翻译学之三大哲学价值功能
    刘军平
    2022, 162 (1):  1-8. 
    摘要 ( 1708 )   PDF(1242KB) ( 128 )  
    本文认为,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革命性、建构性和阐释性的翻译范式,体现了生态翻译宇宙论、生态翻译知识论和生态翻译伦理观的三大哲学价值功能。在“关联序链”过程中,翻译活动作为此在的“小宇宙”(microcosm),与自然和社会这个共在的“大宇宙”(macrocosm)进行异质同构,促进了翻译活动中诸要素的共荣共生,实现了从“天人合译”到“天人合一”的翻译生态境界。生态翻译学的知识论范式把转换过程建立在生命过程的动态功能之上,衍生出一种以“生生”为主导的新的翻译知识形态。其知识论的构建展现了对工具理性的反思和主客二分模式的批判,突出了翻译的生命价值和人与世界的互动。生态翻译学的伦理观彰显了译者应承担起翻译的生态责任和生态翻译伦理。它有利于翻译界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译者的生态意识,超越我族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翻译学“术语革命”的理论价值意蕴
    魏向清, 刘润泽
    2022, 162 (1):  9-15. 
    摘要 ( 1600 )   PDF(1245KB) ( 66 )  
    生态翻译学在21世纪初的诞生,是中国当代译学发展的历史性问题和现实性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译学知识生产意义上的革命性。很大程度上,生态翻译学话语体系的有效构建与传播有赖于其“术语革命”。本文尝试解读生态翻译学核心术语系统创制的革命性及其理论价值意蕴,指出生态翻译学研究是对翻译生态属性本体阐释的回归、对翻译生态理性本质诉求的回归以及对翻译生态共性本原问题的回归。面向未来,“术语革命”的深化则是生态翻译学理论及其话语体系进一步丰富与完善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翻译生机勃发,学术大树频长新枝——生态翻译学研究十大趋势谫识
    何刚强
    2022, 162 (1):  16-20. 
    摘要 ( 1580 )   PDF(1085KB) ( 82 )  
    生态翻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自身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生态主义、新生态主义翻译观、绿色翻译、“四生”理念、“尚生”之道等新的理论形态,在研究范式、研究领域、研究方式与研究视角等方面都引发了明显有别于以往研究套路的全新发展趋势。大致而言,这些发展趋势目前可归纳为:(1)“尚生”之道的解说将进一步深化与完善;(2)生态翻译学的哲学理据将得到深化与扩展;(3)生态范式的立异标新将进一步彰显;(4)生态翻译学将更主动顺应并服务于国家的整体生态文明建设;(5)翻译研究的各领域都将因生态范式的兴起而拓宽或加深;(6)翻译研究的跨学科融合将借力生态范式而展新图;(7)生态翻译学研究将对新文科建设提供一种示范;(8)生态范式将有助于更新翻译人才的培养理念与模式;(9)生态翻译学将催生新型翻译专业教材的编撰出版;(10)一个包容开放的、国际化的翻译学术共同体将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探讨
    中国专利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曹怀军
    2022, 162 (1):  21-26. 
    摘要 ( 1565 )   PDF(1629KB) ( 104 )  
    中国专利业务发展迅猛,专利翻译市场巨大。专利文献作为文类细分的子领域,具有特殊的翻译要求,值得专门研究。国内专利翻译研究回顾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总量严重不足,研究对象局限于狭义的专利文献,研究内容停留在语言特征层面,研究视角多为产品导向型,研究方法以归纳法为主。后续研究应当加强职业译者、研究学者及专利代理人的合作,从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深度、研究方法等方面拓宽和加深,以推动专利翻译行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律翻译的概念移植与对等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术语英译探究
    赵军峰, 薛杰
    2022, 162 (1):  27-33. 
    摘要 ( 1511 )   PDF(1186KB) ( 74 )  
    法律移植是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必然结果,我国民法发展历程中也继受了许多域外民法的概念。法律概念经过移植后往往会发生概念迁移,引起术语翻译中的不对等问题。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民事领域的成熟和完善。本文以我国《民法典》物权编中的核心术语为例,通过与德国、日本民法中的物权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探讨法律术语英译过程中的对等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英的主客融合及分离特质——以流水句及其英译为例
    何伟, 闫煜菲
    2022, 162 (1):  34-39. 
    摘要 ( 1584 )   PDF(1224KB) ( 79 )  
    本文以汉语流水句及其英译为例,从主语、谓体、逻辑关系三个角度探讨汉英的主客融合及分离特质。研究发现:较之英语,汉语主语隐含现象更为常见,有灵性和词类兼容性突出;汉语谓体的功能划分比较模糊,英语谓体的功能划分较为明确;汉语以直接融入语境的方式识别小句逻辑关系,英语通过显性语法手段编码小句逻辑关系。不同的句法特点表明,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异在于哲学基本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语主张天人合一、主客融合;英语注重本体追问、主客分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认知组构的译后审校能力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陈朗, 李婧, 孙毅
    2022, 162 (1):  40-46. 
    摘要 ( 1546 )   PDF(2171KB) ( 51 )  
    译后审校能力(translation revision competence,以下简称TRC)对最终译文是否准确和到位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基于前人对TRC的研究,拓展以认知组构为核心的拓展模型构念,通过前后测、问卷与访谈等实证性研究,验证拓展后的TRC模型在审校质量把控上的效用。本实验中,受试分为教师组和学生组,每组内又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让实验组和控制组实施前后测。结果表明:1)学生组和教师组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审校质量几无差异,而在后测中,实验组数据明显高于控制组数据,因而可得出实验组翻译审校质量优于控制组;2)教师组在后测中仍然比学生组表现良好,但学生组提升幅度大于教师组;3)实验证明新的TRC模型在纠错方面的应用表现依然更明显。翻译审校尚存在诸多认识盲点,建议各培养单位在MTI翻译课程培养方案规划中调整思路,增设促进或兼具译者、翻译审校等多重角色翻译从业者关键能力或核心素养类别的课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化时代外语口译教材核心价值观构建
    戴朝晖
    2022, 162 (1):  47-52. 
    摘要 ( 1537 )   PDF(1889KB) ( 70 )  
    本文以现代课程论的视角,探讨了静态教材和动态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后,选取了国内部分主流外语口译教材为研究对象,教材静态内容分析发现外语口译教材涉及的主题以经济、文化、科技、旅游、教育为主,道德类以及政治类的主题涉及较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显表达不明显,均以内隐渗透方式融入外语口译教材中,尤以个人和社会层面为主,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略嫌不足。通过课堂观察,研究口译课动态教学内容发现,教师采用榜样示范法、环境熏陶法以及实践锻炼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口译教学之中,但对部分价值观深入引导不够,对某些行为缺乏潜移默化的正面教育引导。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增加外语口译教材中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引导,发挥师定课程作用,提高教师价值观传递意识,并关注信息化时代立体化外语口译教材价值观兼容、适切和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译史研究
    中国翻译史的海外发声——基于九大国际译学期刊的考察(1955-2020)
    孙艳, 张旭
    2022, 162 (1):  53-59. 
    摘要 ( 1520 )   PDF(1610KB) ( 85 )  
    在中国学者积极走向国际学术舞台的大背景下,国内翻译学界愈发重视其在国际学术期刊中的发文总结,但在诸多角度的剖析中尚缺少从中国翻译史这一兼具时空特性视角的梳理。本文以九本重要国际译学期刊为数据来源,从发表趋势特点、学术贡献群体、研究主题分析等方面描写并总结中国翻译史海外发声的沿革与动向,为国内翻译史研究者提供国际译学期刊发文参考,并从数量、主题和视角三个层次散衍出对未来中国翻译史研究的思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文献英译百年变迁——一项基于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数据的研究
    邓劲雷
    2022, 162 (1):  60-64. 
    摘要 ( 1531 )   PDF(1098KB) ( 110 )  
    本文基于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数据,梳理了中国科学文献英译的学科分布情况和发展脉络,并着重考察了自然科学类科学文献的英译情况。除挖掘出一些值得关注的英译文献外,本文还发现:(1)新中国建立后,科学文献英译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学科分布上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不同时期科学文献的英译在选材上有不同的侧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背景下的清末科学翻译出版史研究
    姜有为
    2022, 162 (1):  65-69. 
    摘要 ( 1545 )   PDF(1147KB) ( 54 )  
    大数据背景下的清末科学翻译出版史研究与以往的科学翻译出版史研究有明显不同,大数据背景下的清末科学翻译出版史研究有着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且比以往传统的清末科学翻译出版史研究具有更多方面的优势;同时,大数据对清末科学翻译出版史研究有多重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清末科学翻译出版史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意义,将改变科学史研究的范式、提高科学史的人文关怀价值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教育
    课程思政视阈下的口译教学
    朱巧莲
    2022, 162 (1):  70-74. 
    摘要 ( 1638 )   PDF(1072KB) ( 174 )  
    课程思政视阈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需有机融合,以技能训练为主导的传统口译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基于对口译课程思政的难点、重点与关键点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思政融合的原则与路径,提出了思辨性口译课堂活动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译研
    “走出去”背景下中国科技典籍术语英译探微——以《山海经》大中华文库译本为例
    李正栓, 程刚
    2022, 162 (1):  75-81. 
    摘要 ( 1583 )   PDF(1338KB) ( 78 )  
    《山海经》是一部有关中国远古社会的百科全书式典籍,包罗之广、内容之奇是其独特之处。《山海经》中包含了多个领域的大量术语,对这些术语的英译影响着典籍翻译质量和传播效果,但该方向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全面梳理了《山海经》大中华文库译本中的术语英译,划分为地学类术语、文化类术语、生物类术语、矿物类术语、医学类术语和其他术语,共六大类别,详细分析了每一类术语的翻译策略,并以比勒尔译本为参照分析了这些翻译策略的优势与局限,以期对未来的科技典籍术语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篇衔接变异的翻译策略研究——以《尤利西斯》第18章为例
    刘泽权, 丁立
    2022, 162 (1):  82-87. 
    摘要 ( 1507 )   PDF(1412KB) ( 56 )  
    相比普通语篇,意识流语篇往往通过“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形式来模拟人物真实的思维意识,实现这种独特艺术效果的重要途径便是衔接方式的变异。变异的语篇衔接往往具有较强的诗学价值,却会对理解与翻译造成困难。本文以《尤利西斯》第18章原文与萧乾、文洁若夫妇和金隄的两个汉译本为考察对象,首先以话语标记词为断句依据建成小型汉英平行语料库,继而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理论应用于原文的衔接变异分析及其两译本的对比考察。研究发现:意识流语篇在语法衔接、主位推进模式上均存在变异,两译本通过显化、省译、转换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原文衔接的异质性,且萧译整体上比金译更加平实、易读,造成原文语篇艺术特色的扭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尤利西斯》金隄译本的网上读者接受效果研究
    贺桂华
    2022, 162 (1):  88-94. 
    摘要 ( 1570 )   PDF(1175KB) ( 124 )  
    在《尤利西斯》汉译本的真实读者世界中,专家学者的队伍并不庞大,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的数量也甚微,以社交网站、网上书城等为阅读空间的网上读者才是实际阅读主体。本文以豆瓣社区网为个案,通过统计与分析豆瓣书友对《尤利西斯》金隄译本的评分、推荐指数与翻译批评话语,考察网上读者对该译本的整体接受情况,以开拓《尤利西斯》翻译批评新领域。研究发现:尽管豆瓣书友对《尤利西斯》金译本某些具体译法褒贬不一,但这一网上读者群对该译本的整体翻译质量表现出了很高的满意度。这种满意来自于他们对译者多方面的认可,包括:译者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译者以“等效”为旨归的翻译原则;译文倾心于原著原貌,深得乔伊斯真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nglish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English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2022, 162 (1):  95-95. 
    摘要 ( 1512 )   PDF(617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报道
    第九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2, 162 (1):  96-96. 
    摘要 ( 1483 )   PDF(1031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