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5, Vol. 181 ›› Issue (2): 85-89.

• 文化译研 • 上一篇    下一篇

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之辨

陈婧瑗   

  1.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127
  • 收稿日期:2024-10-11 出版日期:2025-03-10 发布日期:2025-03-28
  • 作者简介:陈婧瑗,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戏剧翻译、译者行为批评。
  • 基金资助:
    江苏省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新时代外交文献英译行为研究”(编号:KYCX21-3173)

  • Received:2024-10-11 Online:2025-03-10 Published:2025-03-28

摘要: 戏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翻译是中国戏剧进行国外传播的再创作,有助于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效度。“可表演性”是戏剧翻译研究的热点议题,其存废之争也是学者研究的核心话题。本文借助“表演”视角对“可表演性”的起源和功能进行梳理,探寻其与戏剧和戏剧翻译之间的关联性,以明确“可表演性”在戏剧领域中的具体定位。研究发现,“可表演性”起源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相关概念,是戏剧文学的固有属性。“可表演性”原则的意义在于为译者提供舞台表现的翻译指引,促进戏剧的舞台呈现。通过对“可表演性”的系统分析,本文致力于拓宽戏剧翻译研究的多元探索路径,为中国戏剧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助力中国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

关键词: 戏剧翻译, “可表演性”, 表演美学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