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0, Vol. 155 ›› Issue (6): 17-22.
包通法, 喻旭东
收稿日期:
2020-02-10
出版日期:
2020-12-10
发布日期:
2020-12-11
作者简介:
包通法,无锡太湖学院、江南大学教授,研究领域: 翻译哲学;喻旭东,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20-02-10
Online:
2020-12-10
Published:
2020-12-11
摘要: 本文尝试将翻译所涉及的一般问题,包括中华典籍外译所涉及的问题,纳入中国诗意哲学的义理和问题框架内,提出中国译学研究的知性构式与体系:(1)对事关翻译本身“是”进行中国哲学属性的追问,构建翻译的“道”论,为翻译建构安身立命的家园;(2)在思维方式上以“象思维”为认识基石、以“道象互为”为一般认识范式,建构文本此在象的翻译“知”论;(3)在言语实践层面上,以文本话语为翻译行为本体,在翻译语言转换中强调以形喻神的“器”论,其构式既是科学化的信,又是艺术化的易、异、艺而致一的语言践行,从而构建具有中国诗意文化精神构式和话语形态的翻译学知性体系。
中图分类号:
包通法, 喻旭东. 中国译学研究的诗意哲思构式[J]. 上海翻译, 2020, 155(6): 17-22.
[1] Pym A. Exploring Translation Theorie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4. [2] Quine W.V. Ontological Relativity and Other Essays[M].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9. [3] Toury G. Translation: A cultural semiotic perspective[A]. Thomas, A.(ed.)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Semiotics[Z]. Amsterdam: Mouton de Gruyter, 1986: 1111-1124. [4] Venuti L.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5] Whitehead, Alfred N. Process and Reality[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8. [6] 包通法.论“象思维”样式与汉典籍外译[J]. 外语学刊, 2015(6):89-94. [7] 董子竹. 老子我说[M].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 [8] 胡军玲.语言本体论观照下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英译文本研究[D]. 无锡:江南大学,2012. [9]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M]. 邓晓芒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10] 楼宇烈. 王弼集校释[M].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11] 宋美华. 本质主义,还是非本质主义? ——翻译研究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哲学意义观的思考[J].上海翻译, 2019(5): 7-13. [12] 王智锋, 王和平. 翻译的“道”与“器”——对我国翻译理论构建之建议[J]. 上海翻译, 2019(2):39-44. [13] 王寅, 王天翼. 西哲第四转向的后现代思潮——探索世界人文社科之前沿[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9. [14] 吴彤.“复杂性”研究的若干哲学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1): 6-10. |
[1] | 刘军平. 传统译论关键概念范畴的“美学回归”[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1-6. |
[2] | 戴光荣, 王晨谕. 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发展及展望:基于历届全国研讨会的分析[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7-13. |
[3] | 赵秋荣, 李文双. 从依附到独立:国外翻译共性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00-2023)[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14-20. |
[4] | 吴赟, 潘柳叶. 基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10-2022)的国家翻译政策研究[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21-29. |
[5] | 顾菁, 郑元会. 全球文明倡议下的中国政治话语翻译:复调的对话与调解[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30-35. |
[6] | 王佩, 崔峰. 共创新译:新加坡“民译达”众包翻译项目实践及启示[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36-42. |
[7] | 程珊, 张勇. 自贸协定翻译“三合”及信息熵解析:以NAFTA翻译为例[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43-49. |
[8] | 周漫. 类型网文在英语世界传播效果的关键要素:翻译与审美[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50-57. |
[9] | 李清平. 翻译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建构[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58-62. |
[10] | 江先发, 赖文斌. 数智时代翻译教学的“ABC”路径探索[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63-67. |
[11] | 黄忠廉, 王小曼. 罗进德:译道“四栖”翻译家[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68-73. |
[12] | 房春光. 《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中的知识形态与译者身份[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74-78. |
[13] | 张保国, 周鹤. 石声汉译著成果的国际传播与影响[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79-83. |
[14] | 杨丽, 王溪淙. “革命的海燕”在上海——20世纪上半叶高尔基红色经典的译介与出版[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84-88. |
[15] | 王宗华, 邓高胜. 英语世界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解:以《淮南子》英译为例[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89-9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