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4, Vol. 175 ›› Issue (2): 75-80.
贺爱军, 侯莹莹
收稿日期:
2023-08-16
发布日期:
2024-03-15
作者简介:
贺爱军,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翻译地理学、翻译史;侯莹莹,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翻译地理学。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23-08-16
Published:
2024-03-15
摘要: 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端和创建与地理翻译密切相关,因此厘清中国地理翻译脉络有助于考察中国地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从地理翻译对地理学科的影响角度来看,西方地理知识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历程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767至1860年地理知识的早期传播与中国近代地理教育的萌芽,1861至1920年国别地理翻译和中小学地理教材译写,1921至1949年西方地理学理论的系统译介与中国高等地理学科的创建。地理翻译不仅推动了中国地理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发展以及地理教材的现代转型,也推动了中国地理学术研究的快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
贺爱军, 侯莹莹. 中国近代地理翻译及其对地理学科的影响[J]. 上海翻译, 2024, 175(2): 75-80.
[1] Delisle, J. & J. Woodsworth.Translators through History[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2. [2] 艾素珍. 清末自然地理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J]. 中国科技史料,1995(3):16-25. [3] 艾素珍. 清末人文地理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J]. 中国科技史料,1996(1):26-35. [4] 艾昕,段玉山,牛超. 清末民初地理教科书的历史嬗变与镜鉴价值[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74-80. [5] 蔡运龙. “当代地理科学译丛”序言[A].让·博西玛,让·马丁. 演化经济地理学手册[C]. 李小建 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i-iii. [6] 陈尔寿. 中国学校地理教育史略[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7] 方梦之,傅敬民. 振兴科学翻译史的研究[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3):67-75. [8] 付雷. 中国近代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研究[M].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9] 郭双林. 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 郭忠华,陈奕锟.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地理想象——基于清末地理教科书的分析[J].学术月刊,2021(9):203-216. [11] 倪文君. 近代学科形成过程中的晚清地理教科书述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07-112. [12] 覃江华. 翻译与现代知识话语建构——以谢无量的翻译活动为例[J].上海翻译,2022(3):21-26. [13] 孙俊 等. 中国高校地理学系概览 1912—1949[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14] 王建军. 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15] 韦志榕,高俊昌. 中国百年教科书史:地理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16] 肖超. 翻译出版与学术传播: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7] 谢皆刚. 中国地学会与科学地理的构建(1909-1911)[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73-82. [18] 熊宁. 我国近代(1840-1949年)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概况[J].地理研究,1984(2):1-13. [19] 熊月之.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0] 杨丽娟. 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2. [21] 喻旭东,傅敬民. 翻译知识的三重形态初探[J].当代外语研究,2022(5):22-30. [22] 张必胜.科学史中的翻译与翻译史中的科学——以明清数学为对象的探蠡[J].中国外语,2023(4):95-103. [23] 张九辰. 竺可桢与东南大学地学系——兼论竺可桢地学思想的形成[J].中国科技史料,2003(2):112-122. [24] 周尚意,戴特奇,张华. 民国时期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材建设回顾[J].地理教学,2022(11):8-11. [25] 周尚意,江道敏. 在时空框架中理解中国大学人文地理教学特色及其成因[J]. 地理研究,2023(2):580-596. [26] 邹振环. 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7] 邹振环. 麦都思及其早期中文史地著述[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99-105. [28] 邹振环. 蒋友仁的《坤舆全图》与《地球图说》[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1):111-121. [29] 邹振环. 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M]. 北京:中华书局,2022. |
[1] | 刘军平. 传统译论关键概念范畴的“美学回归”[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1-6. |
[2] | 戴光荣, 王晨谕. 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发展及展望:基于历届全国研讨会的分析[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7-13. |
[3] | 赵秋荣, 李文双. 从依附到独立:国外翻译共性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00-2023)[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14-20. |
[4] | 吴赟, 潘柳叶. 基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10-2022)的国家翻译政策研究[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21-29. |
[5] | 顾菁, 郑元会. 全球文明倡议下的中国政治话语翻译:复调的对话与调解[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30-35. |
[6] | 王佩, 崔峰. 共创新译:新加坡“民译达”众包翻译项目实践及启示[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36-42. |
[7] | 程珊, 张勇. 自贸协定翻译“三合”及信息熵解析:以NAFTA翻译为例[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43-49. |
[8] | 周漫. 类型网文在英语世界传播效果的关键要素:翻译与审美[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50-57. |
[9] | 李清平. 翻译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建构[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58-62. |
[10] | 江先发, 赖文斌. 数智时代翻译教学的“ABC”路径探索[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63-67. |
[11] | 黄忠廉, 王小曼. 罗进德:译道“四栖”翻译家[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68-73. |
[12] | 房春光. 《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中的知识形态与译者身份[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74-78. |
[13] | 张保国, 周鹤. 石声汉译著成果的国际传播与影响[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79-83. |
[14] | 杨丽, 王溪淙. “革命的海燕”在上海——20世纪上半叶高尔基红色经典的译介与出版[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84-88. |
[15] | 王宗华, 邓高胜. 英语世界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解:以《淮南子》英译为例[J]. 上海翻译, 2024, 174(1): 89-9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