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iraly, D.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 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 [2] Victor Mayer-Schonberger, Kenenth Cukier. 大数据时代[M]. 盛杨燕 等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 程维,魏子杭. 翻译技术教学中的高阶思维培养[J]. 上海翻译,2021(3):39-43. [4] 陈先达,杨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 崔启亮. 论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J]. 中国翻译,2014(6):68-74. [6] 贾立平. 众包翻译模式下的翻译主体间性研究[J]. 中国科技翻译,2015(3):25-27, 47. [7] 贾一村,单宇鑫,贾文波. 应用翻译简明教程[M]. 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5. [8] 郝俊杰,莫爱屏.翻译技术的伦理探索[J]. 上海翻译,2019(5):58-63. [9] 李大屾,吕黛. 大数据时代中译者如何自处[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5(5):113-116. [10] 李金昌. 大数据与统计新思维[J]. 统计研究,2014(1):10-16. [11] 李瑞林. 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J]. 中国翻译,2011(1):46-51. [12] 李瑞林. 关于翻译终极解释的知识论探索[J]. 东方翻译,2015(3):9-11. [13] 郑亚亚. 大数据与翻译原型的流变[J]. 安顺学院学报,2016(1):39-42. [14] 陆艳. 众包翻译模式研究[J]. 上海翻译,2012(3):72-78. [15] 吕乐,闫栗丽. 翻译项目管理[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16] 莫爱屏,吴迪,刘吉林.社会建构模式下职业化译者能力培养新探[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68-73. [17] 斯介生,宋大我,李扬. 大数据背景下的谷歌翻译[J]. 统计研究,2016(5):109-112. [18] 陶友兰,刘敬国.以提高译者能力为中心的翻译硕士笔译教学综合模式新探[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4):87-95. [19] 王传英,闫栗丽,张颖丽. 翻译项目管理与职业译员训练[J]. 中国翻译,2011(1):55-59. [20] 万兆元. 因特网辅助翻译[J]. 上海翻译,2008(3):77-80. [21] 王华树. MTI“翻译项目管理”课程构建[J]. 中国翻译,2014(4):54-57. [22] 王华树. 大数据时代的翻译技术发展及其启示[J]. 东方翻译,2016(4):18-20. [23] 王华树. 翻译技术教程(上、下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上海: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2017. [24] 王华树,郝冠清. 现代翻译协作中的术语管理技术[J]. 中国科技翻译,2016(1):18-21. [25] 王华树,刘世界.国内外翻译技术研究述评(2000—2021)[J]. 外语电化教学,2022(1):81-87. [26] 王华树,张政. 面向翻译的术语管理系统研究[J]. 中国科技翻译,2014(1):20-23. [27] 王少爽,覃江华. 大数据背景下译者技术能力体系建构——《翻译技术教程》评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18(2):90-96. [28]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9] 袁于飞. 大数据时代:机器翻译能否取代人工[N]. 光明日报,2016-1-18. [30] 余环,邓凌云. 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职业译者能力研究[J]. 上海翻译,2019(5):40-45. [31] 余静. 从象牙塔到竞技场——翻译能力的社会学研究[J]. 外国语,2018(2):101-107. [32] 张顺生. 谈俗语“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英译[J]. 上海翻译,2013(2):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