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ray, Francesca. Swords into plowshares: A stud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early China[J]. Technology and Culture, 1978 (1): 1-31. [2] Bray, Francesca.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Bi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Volume 6). Agriculture(Part 2)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3] Baldwin, Ernest. 比较生物化学引论[M]. 石声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4] Baldwin, Ernest. 动态生物化学[M]. 石声汉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5] Bretschneider, Emil. 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M]. 石声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6] 陈吉荣. 论“翻译+汉学”研究格局的渊源、内涵与影响因素[J]. 上海翻译,2018(5):6-11. [7] 陈生梅. 中国学术翻译研究20年[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49-154. [8] 方梦之,庄智象. 翻译史研究:不囿于文学翻译—《中国翻译家研究》前言[J]. 上海翻译,2016(3):1-8, 93. [9] 方梦之,傅敬民. 振兴科学翻译史的研究[J]. 外国语,2018(3):67-74. [10] 辜正坤. 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J]. 中国翻译,1998(6):16-21. [11] 贺麟. 严复的翻译[A]. 载罗新璋,陈应年. 翻译论集(修订本)[C].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13-227. [12] 孔令翠,曾洁. 石声汉在农学遗产整理与翻译方面的贡献[J]. 农业考古,2020(3):218-223. [13] 刘东.“接着讲”到“对着讲”[J]. 读书,2002(4):120-126. [14] 沈言. 学术翻译把中华学术推向世界[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1-02. [15] 石定枎. 用生命去创造[M].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6] 石声汉. 关于标准译音的建议[J]. 图书评论,1933(10):1-7. [17] 石声汉. 从“氾胜之书”的整理工作谈起——读万国鼎教授“氾胜之书的整理和分析兼和石声汉先生商榷”后的一些意见[J]. 西北农学院学报,1957(4):99-107. [18] 孙周兴. 我们如何敲打词语[J]. 浙江社会科学,1999(2):155-156,150. [19] 汤佩松. 《石声汉教授纪念集》读后[J]. 农业考古,1990(1):379. [20] 天野元之助. 中国古农书考[M]. 彭世奖,林广信译.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21] 王燕,李正栓. 《大中华文库》科技典籍英译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J]. 上海翻译,2020(5):53-57,94. [22] 章梅芳,[英]白馥兰. 技术作为一种文化与社会建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41-151. [23] 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新书简讯)[N]. 大公报天津版,1935-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