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4, Vol. 176 ›› Issue (3): 31-35.

• 应用探讨 • 上一篇    下一篇

语言景观翻译中的超语实践探索——以上海旅游景观为例

戴朝晖   

  1.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 收稿日期:2024-02-23 出版日期:2024-05-10 发布日期:2024-05-20
  • 作者简介:戴朝晖,博士,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翻译学。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信息化时代高校外语教材价值体系构建的教师作用研究”(编号:20BYY109)。

  • Received:2024-02-23 Online:2024-05-10 Published:2024-05-20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超语的概念,并梳理了超语与语言景观及翻译的内涵及研究,接着以上海市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为样本,探讨翻译中的超语实践及其问题。研究表明,上海旅游语言景观的翻译存在超语现象,主要涉及词汇、句法及多模态等方面,可采用旅游景点名称的语际超语谐音意译,以及整合语言的词汇特征,运用英语构词法生成混合新词,或采用转借等方法在词汇和句法层面实现跨语言组合等。同时,超语实践又可借助图像等多模态素材作为表意资源,与文字符号互为补充。超语空间储备的分布式符号资源具有较强的文化特征,但上海旅游语言景观文化层面的误译率较高。超语实践具有创新性和批判性,译者既要突显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又要追求互补性,并调整适应。新时代的翻译专业学生需具备超语能力,以应对全球化发展对旅游语言景观翻译的挑战。

关键词: 超语, 旅游, 语言景观, 翻译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