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airclough, 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marketization of public discourse: The universities[J]. Discourse and Society, 1993, 4(2):133-168. [2] Mey, J. Whose Language? A Study in Linguistic Pragmatics[M].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Benjamins, 1985. [3] 陈虹,秦静. 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建构框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1):55-59, 65. [4] 陈文荣,冯馨羽,李晋. 批评体裁分析视阈下的审计话语翻译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75-80. [5] 陈新仁. 批评语用学:目标、对象与方法[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2): 10-12. [6] 崔君平,徐振华. 审计学[Z].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7] 董必荣, 中国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必要性与路径[N]. 中国审计报, 2024-07-03. [8] 方梦之. 跨学科译学研究的三个交叉中枢[J]. 上海翻译,2024(2):1-6. [9] 傅敬民,孙晓蓉. 翻译与中国学科发展[J]. 中国外语, 2024(2):16-22. [10] 傅敬民,喻旭东. 大变局时代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现状与趋势[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128-140. [11] 顾忆青,吴赟. 国家对外话语体系的译介与传播研究:评述与展望[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113-124. [12] 胡开宝,陈超婧.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术语英译在英美印等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以“一带一路”英译为例[J]. 外语电化教学, 2018(2):43-50. [13] 胡开宝,韩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译在英美印等国的传播与接受[J]. 外语教学, 2020(4):81-86. [14] 康旭华,王丽媛,丁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政府审计协同问题研究[J]. 财会通讯, 2019(16): 101-104. [15] 蓝红军.文化语境:翻译选择的藩篱[J].广西社会科学,2008(6):175-179. [16] 李相森.论近代中国独立型审计制度及其历史启示[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9(1):1-8. [17] 刘旺洪.强化审计政治属性,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1):4-6. [18] 刘欣路. 中阿关系发展中的中国软实力研究[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19] 缪志聪,任素梅,阿妮尔. 加强国际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N]. 江苏教育报, 2023-07-07. [20] 彭华彰. 新时代审计整改制度的建构与完善——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研究[J]. 审计研究,2024(2):9-16. [21] 钱永红. 建构审计语言学研究框架[N]. 中国审计报理论版,2021a-09-01. [22] 钱永红.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审计事业发展与作用发挥[J].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1b(5):13-15. [23] 任文,赵田园. 国家对外翻译传播能力研究: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J]. 上海翻译, 2023(2):1-7, 95. [24] 王会金. 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0(1):7-8. [25] 王晓莉,胡开宝. 外交术语“新型大国关系”英译在英美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 上海翻译, 2021(1):89-94. [26] 吴瑛. 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基于西方舆论对审计部新闻发言人引用的实证分析[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7] 谢冬慧. 新中国七十年审计法治发展之回瞻[J]. 中国法律评论, 2019(5):140-155. [28] 习近平.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8-22. [29] 习近平.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 人民日报,2022-04-26. [30] 杨明星. 中国外交新词对外翻译的原则与策略[J]. 中国翻译, 2014(3):103-107. [31] 郑石桥.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国家审计:特质、定位及制度要求[J]. 中国审计评论,2019(1):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