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戴光荣,王晨谕.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发展及展望:基于历届全国研讨会的分析[J].上海翻译,2024(1):7-13, 95. [2] 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 方梦之,傅敬民.书写中国应用翻译史[J].中国外语,2023(2):91-97. [4] 贺爱军,傅敬民.应用翻译学的学科开拓与学术创新——第七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透视[J].中国翻译,2017(4):84-86,94. [5] 胡开宝.国家外宣翻译能力:构成、现状与未来[J].上海翻译,2023(4):1-7,95. [6] 黄友义.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使我局书刊出版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中国外文局第四届优秀书刊评选颁奖大会上的讲话[J].对外大传播,1995(8):6-8. [7]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9-30. [8] 黄友义,黄长奇.翻译质量与翻译协会的责任——在第17届世界翻译大会公开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翻译,2005a(5):8-9. [9] 黄友义.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翻译,2005b(6):31-33. [10] 黄友义.翻译立法是促进我国翻译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途经[J].东方翻译,2011a(3):4-6. [11] 黄友义.在第四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J].上海翻译,2011b(3):1. [12] 黄友义.在第五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J].上海翻译,2013a(3):1-2. [13] 黄友义.中译外:当前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J].中译外研究,2013b(1):9-13. [14] 黄友义.中国站到了国际舞台中央,我们如何翻译[J].中国翻译,2015(5):5-7. [15] 黄友义.“一带一路”和中国翻译——变革指向应用的方向[J].上海翻译,2017(3):1-3. [16] 黄友义.抓好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满足时代对应用型翻译人才需求[J].上海翻译,2019(4):1-2. [17] 黄友义.疫情之后看外语和翻译的多与少[J].中国外语,2020(6):1,11-12. [18] 黄友义,黄长奇.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发展回顾——以中国外文局为例[J].中国翻译,2021(3):28-35. [19] 黄友义.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a. [20] 黄友义.翻译要为国际传播与社会发展服务[J].上海翻译,2022b(4):1. [21] 黄友义.强化国家对外翻译机制,助力国际传播能力提升[J].英语研究,2022c(1):12-19. [22] 黄友义.开设专博教育:翻译人才培养迎来崭新时代[J].中国翻译,2022d(6):14-17. [23] 黄友义.开办翻译专博——高校翻译专业教育发展新机遇[J].当代外语研究,2022e(6):17-21,2. [24] 黄友义,李晶,王晓艳.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一翼两侧”[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3):17-25,111. [25] 任东升,周忠良.国家翻译实践的十种意识——评黄友义著《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J].中国翻译,2023(3):123-128. [26] 王少爽.构建具有国际传播视野的中国特色翻译观——读黄友义《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J].上海翻译,2023(4):90-94. [27]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中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OL].(2021-05-31)[2024-02-15].https://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 [28] 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R].2012. [29] 朱义华.外宣翻译的新时代、新话语与新思路——黄友义先生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9(1):117-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