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1, Vol. 159 ›› Issue (4): 69-73.

• “译写研究与教学”专栏 • 上一篇    下一篇

从汉英文本格栅差异看对偶句的英语译写

强晓   

  1.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 出版日期:2021-08-10 发布日期:2021-08-10
  • 作者简介:强晓,博士,复旦大学翻译系讲师,研究领域:典籍英译、翻译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 基金资助:
    本文系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自选课题“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之策略研究”(编号:WEH3152004)的相关成果。

  • Online:2021-08-10 Published:2021-08-10

摘要: 对偶句作为一种文本格栅,深深植根于汉语的思维习惯和文学传统之中,它使用广泛,跨越了多种文体,却很难在英文的文本格栅中找到对等。本文结合笔者在复旦大学翻译系的本科教学实践,探讨了在翻译古诗、诸子散文以及实用文体中的对偶句时打破原文本格栅的束缚,做到“得其意而忘其形”,进行合理的“译写”。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上下文进行不同的转化,或化整为散,或化虚为实,或删繁就简,或调整喻体,或加强对比,或融合提炼,或串接两联,或省略一联,或全盘抛弃。总之,除了极少数可以亦步亦趋的案例之外,“变”才是“不变”的原则。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译写”思维,打破以“对”译“对”的执念,以提高其英译质量。

关键词: 对偶句, 文本格栅, 译写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