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苑.汉译日本教科书与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建立(1890-1915)[J].南京大学学报,2008(3): 92-105,144. [2] 陈月红.“Nature”“Science”两词的译介与中国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之重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93-99. [3] 陈云奔,刘志学,王枭.中国第一本现代意义物理学教科书——谢洪赉译《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评析[J].科普研究,2018(5): 79-86,105,111. [4] 杜奇芳,高红成.晚清汉译泽田吾一中学数学教科书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21(6):501-506. [5] 郭蔚然.晚清外国历史教科书译介的变通与重构[J].中国翻译,2022(5):38-47,191. [6] 江家发,丁婉婉.我国中学化学教科书之肇始——1903年版《最新中学教科书·化学》探析[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23):104-108. [7] 赖某深.近代中国翻译的第一套西方教科书[N].中华读书报,2017-08-30. [8] 黎昌抱,王佳.李善兰科学翻译成就及其对中国科学近代化的贡献[J].上海翻译,2021(6):78-82. [9] 刘秋华.清末中日数学交流与中国数学教育的现代化[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5):76-80. [10] 刘志学,张磊,尊博.洋务运动时期物理教科书科学启蒙特点及其影响[J].科普研究,2020(3): 76-83, 98,113. [11] 石鸥,吴小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科学启蒙[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85-90. [12] 宋以丰,汤霞.晚清学部的教科书编译与审定[J].上海翻译,2016(4):68-72,94. [13] 孙海琳.晚清出版的汉译农书观察[J].出版广角,2016(2):36-38. [14] 王敏.清末民国时期欧美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中国化[J].数学通报,2019(12):13-18,22. [15] 王细荣.近代科学中国化的实践者:虞和钦[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4):99-107,128. [16] 吴小鸥.晚清西式教科书的引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22-26. [17] 颜德如.严复翻译思想新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5(6):76-80. [18] 闫志佩.李善兰和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译著[J].生物学通报,1998(9):2. [19] 余节弘.商务早期博物学图书出版[N].中华读书报,2014-06-18. [20] 张必胜.《谈天》对清末科学教育的影响[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18-22. [21] 张必胜.明清的数学翻译与中国数学学科的创建[J].上海翻译,2021(6):72-77. [22] 张必胜.华蘅芳科技翻译之思想史意义探析[J].上海翻译,2023a(3):70-75. [23] 张必胜.语言、符号与科学:明清科学翻译中数学术语的用字问题[J].外国语,2023b(5):112-120. [24] 邹振环.慕维廉与中文版西方地理学百科全书《地理全志》[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5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