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ker, M. (ed.).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Z].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8.
[2] Pilegaard, Morten.Translation of medical research articles[A]. In Anna Trosberg (ed.). Text Typology and Translation[C].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1997: 159.
[3] 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1995/2008.
[4] 曹明伦.当令易晓,勿失厥义——谈隐性深度翻译的实用性[J].中国翻译,2014(3):112-114.
[5] 陈历明. 《吉檀迦利》:是创作还是翻译?[J]. 外国语,2011(4):72-82.
[6] 丁衡祁. 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本[J].中国翻译,2006(6):42-46.
[7] 方梦之. 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2019.
[8] 方仪力. 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策略与元理论向度探讨[J].上海翻译,2012(3):16-20.
[9] 傅东华. 《飘》译序[A]. 罗新璋主编. 翻译论集[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42.
[10] 郭建中,实用性文章的翻译(上)[J]. 上海科技翻译,2001(3):14-20.
[11] 李瑞林. 译学知识生产的建构性反思[J].中国翻译,2020(4):23-31.
[12] 林汉达. 翻译的原则[A]. 罗新璋主编. 翻译论集[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88-597.
[13] 林克难. 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J]. 上海科技翻译,2003(3):10-12.
[14] 林语堂. 论翻译[A]. 罗新璋主编. 翻译论集[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17-432.
[15] 罗新璋. 翻译论集[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6] 鲁迅. “题未定”草[A]. 罗新璋,陈应年编. 翻译论集(修订本)[C].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70-375.
[17] 芒迪,杰里米.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 李德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8] 庞秀成,冯智强.一分为三翻译观何以可能?一个元思维方法论的构想[J].上海翻译,2020(1):7-13.
[19] 切斯特曼. 翻译模因论——翻译理论中的观点传播[M].傅敬民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
[20] 桑仲刚. 论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机制[J].中国翻译,2013(3):100-104.
[21]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2] 陶磊. 观念溯源——从佛经翻译到兰学翻译[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23] 王宏印. 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4] 王铁钧. 中国佛典翻译史稿[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5] 谢天振. 译介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6] 张柏然,辛红娟. 当下翻译理论研究的两个向度[J]. 中国外语,2009(5):93-97.
[27] 周建人. 关于“直译”译[A]. 罗新璋主编. 翻译论集[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651-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