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西南政法大学宋雷教授“精准辨析、文化适配、系统建构”三位一体的法律翻译方法论体系为焦点,展示宋雷教授如何创造性地将法律语义学、法律语用学、法律阐释学及比较法学的核心洞见融为一体,系统阐释了宋雷教授的法律翻译理念。研究发现,宋雷法律翻译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国法律翻译的学术自觉,其“原型-模型”理论为解决法律术语的空缺与跨法系差异提供了创新路径,其词典编纂实践则为法律术语标准化与体系化提供了典范,有效应对了汉英法律互译中法律语言的变异性和术语缺项等问题,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律翻译理论体系和法律翻译自主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推动法律术语标准化、促进中外法律文化交流、服务涉外法治建设等方面展现出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
. 宋雷法律翻译理念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89-94.
| [1] 程乐,孙钰岫. 国际法律翻译研究的现状、前沿与发展态势[J]. 上海翻译,2024(6):30-36. [2] 马丽娅,宋雷.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对法律翻译的适用性分析[J]. 学术交流,2012(S1):84-86. [3] 彭楚秋,陶友兰. 构建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法律术语社区”——以“调解”一词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2017(1):42-50. [4] 屈文生. 中国立法文本对外翻译的原则体系——以民法英译实践为中心[J]. 中国外语,2022(1):10-20. [5] 宋雷. 文化差异对法律及经贸英语翻译的影响[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1):46-48. [6] 宋雷. 法律词汇语义关系辨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0):297-299. [7] 宋雷. 法律词语空缺及翻译对策[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233-237. [8] 宋雷. 法律翻译理解之哲理——从法律诠释角度透视原文本的理解[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95-100. [9] 宋雷. 从“翻译法律”到“法律翻译”——法律翻译主体“适格”论[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106-111. [10] 宋雷. 法律术语翻译要略[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11] 宋雷. 英汉法律用语大辞典(第2版)[Z].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12] 宋雷,程汝康. 法律国俗语义差异及翻译[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3):120-123. [13] 宋雷,张绍全. 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 汪璧辉, 辛红娟. 道法合一:张柏然翻译实践与译学思想探微[J]. 上海翻译,2023(6):68-72. [15] 魏哲哲. 中译外 升温不意外[N]. 人民日报,2015-05-11(12). [16] 吴晓锋,杨乔颐. 全国资深翻译家宋雷: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宠辱不惊[EB/OL].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2-09/30/content_8787160.html (2022-09-30)[2025-03-16]. [17] 张法连. 法律翻译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J]. 中国翻译,2016(5):94-98. [18] 仲人. 法律英译中词义空缺与补偿[J]. 中国翻译,1994(3):15-18. |
| [1] | 宋彬彬. 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在数智时代翻译教学中的价值与实现[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71-77. |
| [2] | 刘洋, 文军. 译者情绪研究:内涵、呈现与趋势[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8-13. |
| [3] | 张旭, 张鼎程. 六经注我与反向格义:细读辜鸿铭英译《大学》[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14-20. |
| [4] | 刘性峰. 明清西学经典汉译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影响:范式嬗变与体系构建[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21-26. |
| [5] | 龙新元, 赵军峰. 狄公故事译写重构唐时法治景观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33-39. |
| [6] | 付明明. 全球化视角下中医药英译史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40-44. |
| [7] | 王洪涛. 中国社会翻译学的创新发展:立足本土的理论建构[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45-51. |
| [8] | 朱献珑, 周丽. 社会翻译学视域下的全人译者能力研究再思考[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52-58. |
| [9] | 王少爽, 陈媛媛. 技术社会学视域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发展的影响探析[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59-65. |
| [10] | 刘军平. 翻译方法论之争: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真[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1-7. |
| [11] | 刘和平. 释意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应用[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8-14. |
| [12] | 桑仲刚. 叙事翻译的质量评估——从理论到模式[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15-21. |
| [13] | 焦丹. 中国粮食文化英译探微:时政话语视角[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22-26. |
| [14] | 赵妤. 外交话语中女性主义翻译与传播体系建构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27-33. |
| [15] | 雷珊. 基于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的国内中医翻译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上海翻译, 2025, 182(3): 34-37.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