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5, Vol. 181 ›› Issue (2): 71-77.
范武邱, 高鑫
收稿日期:
2024-12-10
出版日期:
2025-03-10
发布日期:
2025-03-28
作者简介:
范武邱,博士,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翻译理论与实践、特殊用途英语;高鑫,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24-12-10
Online:
2025-03-10
Published:
2025-03-28
摘要: 中医术语的标准化翻译是中医理论与文化“走出去”的必由路径。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目前还缺乏从术语学视域将中医术语作为术语系统的整体考量,对先于中医术语名称而存在的中医学概念及概念间关系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对中医术语作为概念系统的观照尚嫌不足。中医术语标准化翻译及外译术语系统的建构应当充分考虑中医学概念及各概念间可能的内在关联,采用变通适切的翻译方法,力求实现本源术语概念在译入术语系统中的有效重构,促进中医理论及文化概念层面的国际传播与接受。
中图分类号:
范武邱, 高鑫. 中医术语标准化翻译概念关系重构探析[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71-77.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M]. Manil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2007.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2. [3] 陈斯歆. 文化视阈下中医术语英译的原则与策略[J].上海翻译,2017(3): 51-56,94. [4] 陈媛.基于术语翻译的中医体系重构:知识生产视角[J].外语与翻译,2024(3):47-54. [5] 方梦之.译学术语中的同名异义[J]. 外语与翻译,2022(2):1-4,98. [6] 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7] 付明明,孟祥冬.中医英译国际传播的主体因素——以“脏腑”英译为例[J]. 上海翻译,2024(6):90-94. [8] 贾春华,谷浩荣,郭瑨. 中医语言的吁请——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医病因病机语言隐喻特征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8): 1713-1714. [9] 姜望琪. 论术语翻译的标准[J]. 上海翻译,2005(S1):80-84. [10] 李景荣.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1] 李经纬,王振瑞. 简明中医辞典(第3版)[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 [12] 李静,任冠华. 中医药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化现状与思考——以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为例[J]. 中国标准化,2021(19):101-106. [13] 李亮,范武邱.中医英译的多层次重构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2021(1):38-41. [14] 李晓芸,杨柏灿.心肾相交实质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9):31-34. [15] 李照国. 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J]. 中国翻译, 2008(4): 63-70,96. [16] 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7] 刘青.中国术语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2015. [18] 隆多.术语学概论[M]. 刘钢 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9] 单宇,廖锐.翻译家李亚舒术语学思想及启示[J]. 外语与翻译,2024(3):18-23,98. [20] 王进,王旭东,吴承艳,等.中医经典文献视域下“风”的疾病源流新诠[J]. 辽宁中医杂志,2017(1):53-57. [21] 王曦,方廷钰.现代化中医药术语英译的时代差异——基于近30年辞典语料库研究[J]. 上海翻译,2019(5):27-32,94. [22] 习近平.习近平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15-12/22/content_5026645.htm.(2015-12-22)[2024-10-24]. [23] 许明武,罗鹏. 我国术语翻译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上海翻译,2021(2):30-34,94. [24] 殷丽.《黄帝内经》海外译介模式研究与中医药文化“走出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6):53-61. [25]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6] 张其成.模型与原型:中西医的本质区别——兼论走出中医现代化悖论的怪圈[J].医学与哲学,1999(12):25-27. [27] 张喆,徐丽,闵玲,等.基于语料库中医脏腑术语英译标准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1):117-121. [28] 周恩,苏琳. 中医药术语英译研究趋势、问题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6):754-759. [29] 朱建平.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4): 1633-1637. |
[1] | 袁丽梅. 搏击译海:钱绍昌影视翻译活动述评[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1-3. |
[2] | 仲伟合, 杨艳超. 从“管理”到“治理”:国家翻译能力要素构建中的理念转型[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4-9. |
[3] | 任文. 国际大都市翻译能力:概念、评价、意义[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10-17. |
[4] | 李德凤, 王华树, 刘世界. 国家翻译技术能力与大语言模型[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18-24. |
[5] | 李德超, 李智. 人工智能时代国家翻译教育能力的要素构建与发展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25-31. |
[6] | 鄢秀, 周晓彤, 林苏. 国家口述影像能力:中国内地与香港比较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32-38. |
[7] | 龚茁, 熊鑫. 清末国际法国家翻译实践探赜——以丁译《万国公法》为中心[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39-44. |
[8] | 杨渝, 杨枫. 《黄帝内经》七情术语翻译的范畴化阐释[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45-51. |
[9] | 陈立群, 顾苹仟, 岑思园. 壮瑶民族花卉药膳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52-56. |
[10] | 房春光. 作为文化“拱廊”的译者:重审本雅明的译者身份和翻译哲学[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57-62. |
[11] | 李德俊, 褚慧英. 概念翻译的系统观: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概念英译为例[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63-70. |
[12] | 方芳. 是谁动了库恩的“范式”?——“范式”变异之译介促因分析[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78-84. |
[13] | 陈婧瑗. 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之辨[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85-89. |
[14] | 张甜, 王小曼. 转译文学经典建构:续经典化[J]. 上海翻译, 2025, 181(2): 90-94. |
[15] | 方梦之. 翻译研究学科归属的尴尬——兼论外国语言文学下的翻译(学)[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1-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