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ssnett,S.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New York: Methuen, 1980. [2] Bassnett,S.& A.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M].London/New York: Pinter Publishers,1990. [3] Kuhn, T.S.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3rd ed)[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4] 陈平原.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崔峰.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6] 方梦之,傅敬民. 振兴科学翻译史的研究——应用翻译研究有待拓展的领域[J].外国语,2018(3):67-75. [7] 冯全功.略论学术研究的四种模式[J].翻译论坛,2018(4):1-2. [8] 高玉霞,任东升.基于国家治理的翻译史书写:理据与路径[J].当代外语研究,2021(5):30-39. [9] 耿强.史学观念与翻译文学史写作——兼评谢天振、查明建主编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 1949)》[J].中国比较文学,2007(2):80-93. [10] 贾洪伟.国内翻译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外国语文,2019(1):118-127. [11] 黄忠廉.中国译论通史:索解及其内涵[J].上海翻译,2021(4):1-2. [12]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M].何兆武 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3] 孔慧怡.重写翻译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 [14] 蓝红军.整体史与碎片化之间:论翻译史书写的会通视角[J].中国翻译,2016(1):5-11. [15] 李今.汉译文学序跋集(1894-1949)[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16] 李金树.历史合理性:翻译批评的一个基本向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6):60-67. [17] 李琴.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论纲[J].翻译史论丛,2021(1):86-102, 199. [18] 李瑞林.译学知识生产的建构性反思[J].中国翻译,2020(4):23-31. [19] 廖七一.范式的演进与翻译的界定[J].中国翻译,2015(3):16-17. [20] 廖七一.译介学与当代中国翻译研究的新发展[J].外语学刊,2019(4):108-114. [21] 陆建德.文化交流中“二三流者”的非凡意义——略说林纾翻译小说中的通俗作品[J].社会科学战线,2016(6):135-142. [22] 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A].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修订本)[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0. [23] 穆雷.重视译史研究,推动译学发展——中国翻译史研究述评[J].中国翻译,2000(1):44-48. [24] 穆雷.从博士生培养看翻译学的理论建设[J].中国翻译,2017(3):25-30. [25] 钱梦涵,张威.重写翻译史之后——《翻译与近代中国》的阅读与思考[J].中国外语,2019(1):100-105. [26] 屈文生.翻译史研究的面向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a(6):830-836. [27] 屈文生.翻译史研究的主要成就与未来之路[J].中国翻译,2018b(6):21-23. [28] 屈文生.“新翻译史”何以可能——兼谈翻译与历史学的关系[J].探索与争鸣,2021(11):155-166, 180. [29] 任东升.国家翻译实践史书写的初步探索[J].上海翻译,2016(5):1-5. [30] 邵有学.中国翻译思想史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31] 王东风.“《红与黑》事件”的历史定位:读赵稀方“《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有感[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17-23. [32] 王建开.翻译史研究的史料拓展:意义与方法[J].上海翻译,2007(2):56-60. [33] 王建开.文学翻译:西方观念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媒介[J].外国语,2019(4):9-12. [34] 王祥兵,穆雷.中国军事翻译史论纲[J].外语研究,2013(1):84-90. [35] 王学典.迎接第三次学术转型[N].中华读书报,2022-05-04. [36] 王祖华.也谈陆建德论林译“二三流者”作品的非凡意义[J].东方翻译,2019(5):23-28,39. [37] 王祖华.林纾研究的新突破及其启示[J].上海翻译,2021(4):80-84. [38] 谢天振.国内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J].中国翻译,2001(4):2-5. [39] 谢天振.译介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0] 谢天振.超越文本 超越翻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41] 谢天振.陆建德论林译“二三流者”作品的非凡意义[J].东方翻译,2018(6):4-7. [42] 谢天振.百年五四与今天的重写翻译史——对重写翻译史的几点思考[J].外国语,2019(4):4-6. [43] 谢天振.重写翻译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44] 夏登山,邵有学.论翻译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撰写方法[J].外国语,2011(2):72-77. [45] 夏登山.对中国古代翻译大潮的重新认识[J].中国外语,2017(5):87-92. [46] 许明武,聂炜.“重写翻译史”:缘起、路径与面向[J].外国语文,2021(6):105-112. [47] 许钧.翻译研究与翻译文化观[J].南京大学学报,2002(3):219-226. [48] 许钧,穆雷.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1978—2007)[J].外国语,2009(1):77-87. [49] 许钧.当下翻译研究的前沿问题与未来趋势[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3):4-11. [50] 杨全红.翻译史另写[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51] 杨柳.国外翻译理论资源在中国的影响力研究:1998-2011[J].江苏社会科学,2012(4):157-164. [52] 袁丽梅.全球史视野下的翻译史研究——关系梳理与参考借鉴[J].上海翻译,2019(4):66-70. [53] 岳峰,朱汉雄.红色翻译史的研究架构[J].外国语言文学,2021a(3):228-236. [54] 岳峰,朱汉雄.红色翻译史概述[J].当代外语研究,2021b(4):42-49. [55] 张旭.历史的重构:一部中国英诗汉译断代批评史的构想[J].外语研究,2009(2):72-76. [56] 赵稀方.重写翻译史[J].中国比较文学,2021(2):31-39. [5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8] 朱志瑜,张旭,黄立波.中国传统译论文献汇编(六卷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59] 邹振环.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M].上海:中西书局,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