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esterman, A. Memes of Translation: 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 (Revised Edition)[M].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6. [2] Poe, E. A. Three Sundays in a Week[M]. Columbia: Create Space Publishing, 2017. [3] Pym, A. 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4. [4] Rines, D. The discovery of the planet Neptune[J]. Popular Astronomy, 1912(20): 482-498. [5] Titchener, E. B. A Text-book of Psychology[M].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28. [6] 伯特兰·罗素. 罗素自传(第二卷)[M]. 陈启伟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7]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8] 樊洪业. 编者前言[A]. 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ix-xvii. [9] 方梦之,庄智象. 中国翻译家研究(民国卷)[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7. [10] 冯崇义. 罗素访华缘起[J]. 学术研究, 1992(6): 88-93. [11] 傅敬民, 阮雨俊.汉语欧化的语言学特征及其规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6): 121-127. [12] 韩江洪.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介绍[J]. 外语研究, 2004(2): 44-47. [13] 贺阳.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14] 讲学社. 本刊启事一[J]. 罗素月刊, 1921a(1). [15] 科学社. 例言[J]. 科学, 1915a(1): 1-2. [16] 科学社. 发刊词[J]. 科学, 1915b(1): 3-5. [17] 旷新年. 胡适与白话文运动[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9(2): 1-39. [18] 李喜所, 元青. 梁启超新传[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19] 梁启超. 在讲学社欢迎罗素之盛会演说词[N]. 晨报, 1920-11-20. [20] 毛子水. 毛子水文存[M]. 北京:华龄出版社, 2011. [21] 聂炜, 许明武. 近代知识分子对“现代性”在中国的追寻与构建——以赵元任迻译“西学”活动为考察路径[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24(1): 110-117. [22] 任鸿隽. 吾国学术思想之未来[A]. 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C].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112-117. [23] 苏金智. 赵元任传:科学、语言、艺术与人生[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 [24] 王力. 汉语史稿[M]. 北京:中华书局, 2015. [25] 许明武, 聂炜. 中国科技翻译(学)的演进与旨归[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1(3): 91-97. [26] 曾点. 赵元任的哈佛大学成绩单——兼论其中的“科学史”课程[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 174-189. [27] 赵元任. 科学与经历[J]. 科学, 1915(2):130-134. [28] 赵元任. 七天中三个礼拜日[J]. 科学, 1918(4): 391-397. [29] 赵元任. 罗素哲学的精神[J]. 罗素月刊, 1921a(1): 11-19. [30] 赵元任. 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哲学上的结果[J]. 罗素月刊,1921b(3):36-64. [31] 赵元任. 评判社会制度好坏的标准[J]. 罗素月刊,1921c(4):73-98. [32] 赵元任. 赵元任全集(第14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33] 赵元任. 赵元任早年自传[M]. 长沙:岳麓书社, 2017. [34] 郑师渠. 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J]. 近代史研究, 2012(2): 4-27. [35] 周领顺. 译者行为批评“行为-社会视域”评价系统[J]. 上海翻译, 2022(5):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