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5, Vol. 180 ›› Issue (1): 57-62.
张美芳1, 覃斌健2
收稿日期:
2024-10-06
出版日期:
2025-01-10
发布日期:
2025-01-20
作者简介:
张美芳,博士,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荣休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功能翻译理论、应用翻译研究、语篇分析;覃斌健,博士,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讲师,研究领域:功能翻译理论、媒体语篇分析与翻译。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24-10-06
Online:
2025-01-10
Published:
2025-01-20
摘要: 本文结合王力提出的语言音乐性论述,以莎剧《李尔王》两个片段为例,从韵律节奏、选字措辞以及情感传递三方面将黎翠珍的粤语译本和两个广为流传的普通话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相对而言,粤译本节奏简洁明快、选词古雅生动、情感充沛直接,译文更贴合原作的戏剧性和表演性要求,增强了戏剧的本地化和观众的情感共鸣,有效地将西方戏剧文本融入到粤语文化语境中。此外,本文还从翻译目的、译文使用者和翻译态度三方面探讨黎翠珍粤语译本音乐性的成因。
中图分类号:
张美芳, 覃斌健. 黎翠珍粤语译本《李尔王》的音乐性——兼及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57-62.
[1] Bassnett, S. Still trapped in the labyrinth: Further reflections on translation and theatre[A]. In Bassnett, S. & André Lefevere (eds.).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 on Literary Translation[C]. Bristol, Blue Ridge Summit: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90-108. [2] Bauer, R. & Benedict, P. Modern Cantonese Phonology[M]. Berlin, New York: De Gruyter Mouton, 1997. [3] Nord, C.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econd Edition)[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8. [4] Reiss, K.& Vermeer, H. J. Grundlegung einer allgemeinen Translationstheorie[M]. Tubingen: Niemeyer, 1984. [5] Shuttleworth, M. & Moira, C.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6] 陈莉. 翻译诗学操纵下黎翠珍译《李尔王》粤语演出本研究[J]. 名家名作,2023(1):137-139. [7] 方小燕. 广州话句末语气助词对句子表述性的作用[D]. 广州:暨南大学,2002. [8] 胡翠娥. 孙大雨与梁实秋关于译莎文体的分歧[J]. 东方翻译,2016(1):34-36. [9] 黎翠珍. 谈西方戏剧汉语演出本的翻译[A]. 孔慧怡,朱国藩. 各师各法谈翻译[C].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123-137. [10] 黎翠珍,张佩瑶. 黎翠珍与张佩瑶翻译对谈[A]. 塞缪尔·贝克特. 摇摇一生[M]. 黎翠珍 译.香港: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2005:19-83. [11] 黎翠珍. 个人通信[Z].2024-05-15. [12] 李伟民. 中国莎士比亚翻译研究五十年[J]. 中国翻译,2004(5):48-55. [13] 刘炳善. 莎剧的两种中译本:从一出戏看全集[J]. 中国翻译,1992(4):40-45. [14] 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 广州话词汇研究(下)[J]. 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89-95. [15]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M]. 孙大雨 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6] 莎士比亚. 李尔王:英汉对照[M]. 朱生豪 译. 秦皇岛:燕山大学出版社,2018. [17] 孙大雨.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话剧还是诗剧?[J]. 外国语,1987(2):3-13. [18] 王力. 略论语言形式美[A]. 王力文集(第十九卷)[C].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305-330. [19] 詹伯慧. 广东粤方言概要[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20] 张美芳. 功能途径论翻译:以英汉翻译为例[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21] 张美芳,张箫雨,覃斌健. 细微之处见功夫——黎翠珍教授谈戏剧翻译[J]. 翻译史论丛,2021(1):168-188. [22] 张佩瑶. 总序[A]. 塞缪尔·贝克特. 摇摇一生[M]. 黎翠珍 译. 香港: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2005:v-vii. [23] 张旭. 心田的音乐:翻译家黎翠珍的英译世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24] 朱生豪. 译者自序[A]. 莎士比亚. 汉姆莱脱[M]. 朱生豪 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202-204. |
[1] | 方梦之. 翻译研究学科归属的尴尬——兼论外国语言文学下的翻译(学)[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1-6. |
[2] | 蓝红军, 陈红梅. 知识翻译史论纲[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7-12. |
[3] | 李长栓. 以“信达切”融通中外翻译理论与实践[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13-18. |
[4] | 钱永红. 中国特色审计话语翻译与“一带一路”传播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19-24. |
[5] | 高远. 翻译的清晰性探析[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25-29. |
[6] | 王利娜. 民国时期医学期刊对国外医学新知的选择和翻译——以《医文摘要》为例[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29-33. |
[7] | 杨镇源. 论中国文学英译破除读者共情障碍的译者内省方法[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34-39. |
[8] | 杨艳霞, 陈莹, 魏向清. 生成式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翻译素养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39-45. |
[9] | 苗菊, 曾朵. 视听翻译教学云平台OOONA EDU的实践教学与超越[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46-51. |
[10] | 隋晓冰, 周宇薇, 谢洪. 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辅助翻译教学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52-56. |
[11] | 聂炜, 许明武. 赵元任科学翻译活动始末钩沉[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63-69. |
[12] | 李艳丽, 阎书昌. 唐钺:从科学传播到哲学、心理学的翻译[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70-75. |
[13] | 王传英, 姚梦妮. 中国古代画论在英语世界的早期译介[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76-82. |
[14] | 付满, 贾柯. 中国武侠小说风格传译的译者行为批评探赜——以《神雕侠侣(卷一)》张菁英译本为例[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82-88. |
[15] | 赵田园, 李娟娟. 国家翻译能力研究的多元路径与价值探索——兼评相关会议[J]. 上海翻译, 2025, 180(1): 89-9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