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biri, R., Borhani, S., Jiang, Y. et al. Decoding attentional state to faces and scenes using EEG brainwaves[J].Complexity, 2019(1): 1-10. [2] Fredricks, A. J., Phyllis, C. B., Alison, H. P. School 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 the evidence[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4, 74(1): 59-109. [3] Varlotta, L. E. Designing a model for the new liberal arts[J]. Liberal Education, 2018, 104(4). [4] 陈江. 课堂教学中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7(33): 98-99. [5] 戴炜栋,胡壮麟,王初明 等. 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J]. 外语界,2020(4): 2-9, 27. [6] 冯惠敏,黄明东,左甜.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J]. 教育研究,2012(11): 61-67. [7] 龚旗煌. 新文科建设的四个“新”维度[J]. 中国高等教育,2021(1): 15-17. [8] 胡安江. 翻译专业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新趋势、新变局与新思路[J]. 中国翻译,2021(1): 68-74, 191. [9] 江先发,赖文斌. 数智时代翻译教学的“ABC”路径探索[J]. 上海翻译,2024(1): 63-67. [10] 刘洋. “互联网+教育”新常态下学前教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8(7): 90-96. [11] 卢立涛,梁威,沈茜. 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2012(6): 43-47. [12] 曲卫国,陈流芳. “新文科”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教学改革?[J]. 当代外语研究,2020(1): 14-25. [13] 宋权华,于勇. 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困境与路径——以我国西部地区部分高校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20(10): 78-84. [14] 田艳. 现代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J]. 中国翻译,2012(3): 69-70. [15] 颉梦宁. “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1): 92-94. [16] 王华树,李德凤,李丽青. 翻译专业硕士( MTI) 翻译技术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J]. 外语电化教学,2018(3): 76-82, 94. [17] 王华树,刘世界. 元宇宙视域下翻译教育的发展前景与实践路径[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4): 96-107. [18] 王华树,刘世界. 智慧翻译教育研究: 理念、路径与趋势[J]. 上海翻译,2023(3): 47-51. [19] 王俊菊. 新文科建设对外语专业意味着什么?[J]. 中国外语,2021(1): 1, 24. [20] 王少爽,邹德艳. 新媒体环境下翻译技术学习评价模式创新研究[J]. 外语界,2022(2): 72-79. [21] 徐琦璐.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专业口译教学系统的创新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7(5): 87-92. [22] 张富庄,董丽. 当代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9. [23] 张静. 翻译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构建[J]. 上海翻译,2020(1): 88-93. [24] 张艳玲,白辉. 新文科背景下行业院校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内涵、特色和创新模式——基于中国民航大学翻译硕士培养的实践探索[J]. 上海翻译,2024(3): 54-58. [25] 赵觅,王林海. 我国翻译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一项基于CNKI的知识图谱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20(1): 59-64, 9. [26] 中共中央党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 (2020-11-03)[2023-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