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4, Vol. 179 ›› Issue (6): 1-6.

• 理论思考 •    下一篇

“不翻”论的三个维度之辨——从“不可译”到“无需译”

刘孔喜, 胡琴   

  1. 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 收稿日期:2021-12-27 出版日期:2024-11-10 发布日期:2024-12-03
  • 作者简介:刘孔喜,博士,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典籍翻译、翻译史、中华文化外译;胡琴,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领域:英语文学文化。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阳明心学著作的翻译与西传研究”(编号:20XYY003)。

  • Received:2021-12-27 Online:2024-11-10 Published:2024-12-03

摘要: 讨论译名问题时常见“音译”“零翻译”“不译”等术语混用,其概念源头可追溯至玄奘佛经翻译“五不翻”,至当代又见贺麟“不翻”思想。本文回顾“不翻”论产生的历史语境,梳理相关衍生概念异同,然后从译者采取“不翻”的缘由、“不翻”现象发生的语言单位层面、“不翻”论属性定位三个维度解读其概念内涵。其中,从语义空白的“不可译”进而到翻译价值取向的“无需译”视角来揭示“不翻”的根源,更彰显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独特意义。

关键词: “不翻”论, 语义空白, 价值取向, 不可译, 无需译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