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4, Vol. 178 ›› Issue (5): 25-30.
瞿琼学
收稿日期:
2024-03-01
出版日期:
2024-09-10
发布日期:
2024-09-11
作者简介:
瞿琼学,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领域: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24-03-01
Online:
2024-09-10
Published:
2024-09-11
摘要: 本文基于应用翻译研究理论框架,结合英汉翻译具体译例,聚焦英汉时空性语言表达习性差异,尝试探索英语强时间性向汉语强空间性的语言转换策略与方法,继而剖析深层英汉“时-空”转换机制,旨在探讨如何再现英汉翻译中译入语(汉语)的地道性表达,减少“翻译腔”,使译文更精简,提高译文可读性,增强译文接受度。研究发现:译入语(汉语)强空间性特质要求弱化时体标记,遵循“先背景后事件”的强空间性语序,翻译时应减少使用显性连接成分,英语套嵌小句改为汉语并置小句,英语动词转为汉语名词等策略可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这些具体转换策略的深层机制则呈现出译者的思维转换、概念转换和语言转换三维转换模式。本文希望能为应用翻译研究的英汉微观翻译实践与范式探索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视角。
中图分类号:
瞿琼学. 应用翻译研究视阈下英汉翻译“时-空”转换机制研究[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25-30.
[1] Comrie, B.Aspec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2] Comrie, B.Tens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3] Halliday, M.A.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6. [4] 方梦之. 应用文体翻译研究的定位与范畴[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95-99. [5] 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9. [6] 方梦之.跨学科译学研究的三个交叉中枢[J]. 上海翻译,2024(2): 1-6, 94. [7] 傅敬民.我国应用翻译研究:成就与问题[J].语言教育,2019a(4):36-41. [8] 傅敬民.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回顾与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b(5):93-104. [9] 傅敬民,袁丽梅.新形势下我国应用翻译研究:机遇与挑战[J].中国翻译,2022(2):97-102. [10] 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11] 黄忠廉.变异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12] 黄忠廉,方梦之,李亚舒. 应用翻译学[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 [13] 林克难,籍明文. 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J]. 上海科技翻译, 2003(3): 10-12. [14] 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15] 沈家煊.名词和动词[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16] 王文斌. 论英汉的时空性差异[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 [17] 王文斌,艾瑞. 汉语语序的主导性原则是“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J]. 世界汉语教学, 2022(3): 319-331. [18] 杨丽,文秋芳. 汉、英母语者空间感知倾向对句子在线加工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4): 557-568,640. [19] 曾利沙. 论应用翻译学理论范畴体系整合与拓展的逻辑基础 [J]. 上海翻译, 2012(4): 1-6. [20] 曾利沙. 应用翻译学理论逻辑范畴拓展方法论——兼论译学理论创新的认识论和价值论 [J]. 上海翻译, 2013(3): 2-7. [21] 祝丽丽,王文斌. 基于语料库交叉验证的现代英汉进行体对比分析[J]. 外语教学, 2022(6): 22-30. |
[1] | 郭思恒, 刘旭光. 在翻译之后开始:论学术译名的延异——以aesthetics、文艺学和ontology的翻译事件为例[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1-7. |
[2] | 胡云. 维特根斯坦的启示:理论工具与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8-13. |
[3] | 卢卫中. 对外翻译传播视角下的广告英译探讨——以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为例[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14-18. |
[4] | 朱巧莲. 视听翻译视角下的高校宣传片编译——以上海大学宣传片编译为例[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19-24. |
[5] | 刘猛. 英汉交替传译笔记特征与口译效度相关性研究[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31-36. |
[6] | 崔凌霄, 李淑华. 翻译专业博士知识能力培养研究[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37-42. |
[7] | 程建锋, 杜磊, 徐永军. 新农科背景下高校农业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43-48. |
[8] | 赵永刚.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试题中的中国文化叙事研究[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49-54. |
[9] | 王文斌, 齐春平. 汉语处所主语构式的英译及其语义动因探析——以《红楼梦》霍译本为例[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55-62. |
[10] | 岳曼曼, 刘正光. 宇文所安英译《文心雕龙》“文”概念范畴错位的范畴化理论解释[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63-69. |
[11] | 王瑞. 中国早期莎剧汉译的教育功能论析[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70-76. |
[12] | 姜筠. 会通中西译论的一次尝试——探析吴宓的翻译思想[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77-82. |
[13] | 单宇, 廖锐. 清末民初科技翻译活动中的译者国家意识及当代启示[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83-89. |
[14] | 许方. 问题导向与价值引领——《翻译概论》(修订版)评析[J]. 上海翻译, 2024, 178(5): 90-93. |
[15] | 许钧. “翻译中国”,促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J]. 上海翻译, 2024, 177(4): 1-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