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4, Vol. 176 ›› Issue (3): 64-70.
车丽洁, 黄立波
收稿日期:
2024-01-26
出版日期:
2024-05-10
发布日期:
2024-05-20
作者简介:
车丽洁,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翻译理论与实践;黄立波,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翻译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翻译文化史等。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24-01-26
Online:
2024-05-10
Published:
2024-05-20
摘要: 作为翻译家,鲁迅的翻译实践以“立人”为本,致力于借外国文学的“异国情调”来改造当时国人的性情和思维,希望由精神“改良”后的国民来推进社会体制变革,实现强国目的。本文在对鲁迅翻译思想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尝试将其归纳为“借镜”“中间物”“硬译”“重译”“复译”“洋气”“拾荒”等七个关键词。作者认为,鲁迅的翻译思想具有历史超越性,是现当代译论的先驱。中国传统译论应进一步阐释和发掘其丰富内涵,使其在现代意义层面上得到更充分的传承与发展,服务本土翻译话语构建,与国际翻译理论对话。
中图分类号:
车丽洁, 黄立波. 鲁迅翻译思想:关键词解析[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64-70.
[1] Berman, A. 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 [A]. In Venuti, L. (ed.).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284-297. [2] 冯全功. 还形式以生命——文学翻译中形神之争的困境与出路[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3):11-21,111. [3] 冯玉文. 鲁迅翻译思想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4] 傅敬民. 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批评功能[J]. 英语研究,2022(1):20-31. [5] 葛涛.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鲁迅在《死魂灵》第一卷译稿上的修改情况研究[J]. 鲁迅研究月刊,2016(1):43-53. [6] 顾钧.鲁迅翻译研究[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7] 贺爱军.鲁迅“硬译”的文化解读[J].上海翻译,2009(4):70-73. [8] 寇志明,姜异新. 翻译与独创性:重估作为翻译家的鲁迅[J]. 鲁迅研究月刊,2011(8):26-33. [9] 李露露,许钧. 从“译中求异”到“异中求译”——安托万·贝尔曼《异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化与翻译》解析[J]. 中国外语,2015(2):96-102. [10] 梁实秋. 论鲁迅先生的“硬译”[J]. 新月,1929(6-7):193-196. [11] 刘全福. 鲁迅、梁实秋翻译论战焦点透析[J]. 中国翻译,2000(3):57-61. [12] 刘云虹,许钧. 异的考验——关于翻译伦理的对谈[J]. 外国语,2016(2):70-77. [13] 刘云虹. 再论异质性与翻译立场[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a(3):72-80. [14] 刘云虹. 中国文学外译批评的审美维度[J]. 外语教学,2021b(4):76-82. [15] 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a. [16] 鲁迅. 鲁迅全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b. [17] 鲁迅. 鲁迅全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c. [18] 鲁迅. 鲁迅全集(第五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d. [19] 鲁迅. 鲁迅全集(第六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e. [20] 鲁迅. 鲁迅全集(第十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f. [21] 鲁迅. 鲁迅全集(第十二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g. [22] 罗选民. 从“硬译”到“易解”:鲁迅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性[J]. 中国翻译,2016(5):32-37. [23] 骆贤凤.鲁迅的翻译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24] 王宏印,刘士聪. 中国传统译论经典的现代诠释——作为建立翻译学的一种努力[J]. 中国翻译,2002(2):7-9. [25] 王宏志. 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26] 王家平.《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7] 王向远. 论翻译文学批评——特殊性、批评标准与批评方法[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3-89. [28] 徐晓红. 鲁迅译哈姆生《神秘》选段分析[J]. 鲁迅研究月刊,2023(1):21-27,35. [29] 朱志瑜,黄立波.中国传统译论——译名研究[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30] 祝宇红. “中间物”意识辨析[J]. 鲁迅研究月刊,2011(7):13-20. |
[1] | 庄智象. 译者·师者·学者——我与方梦之教授30余年的翰墨之缘[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4-7. |
[2] | 李金树. 重写翻译史:缘起与路径[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8-14. |
[3] | 周晶, 楚军. 译介传播当代中国研究的跨学科学术话语体系探索[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15-19. |
[4] | 文军, 王亚. 航空航天翻译研究:对象、类型与价值[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20-24. |
[5] | 钟书能, 黄瑞芳. 汉语主题结构和主题链的英译原则与技巧[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25-30. |
[6] | 戴朝晖. 语言景观翻译中的超语实践探索——以上海旅游景观为例[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31-35. |
[7] | 李军征. 中原非遗外宣翻译研究——以淮阳泥泥狗为例[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36-41. |
[8] | 于梅欣, 陈榕榕. 立法话语中“按照”类常用词英译的优化原则——以《民法典》双语语料库为辅助[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42-47. |
[9] | 李春兰, 江黎霖, 孔令翠. 晚清科学教科书翻译与新式学堂科学知识教育[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48-53. |
[10] | 张艳玲, 白辉. 新文科背景下行业院校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内涵、特色和创新模式——基于中国民航大学翻译硕士培养的实践探索[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54-58. |
[11] | 刘欣, 陈小慰. 翻译修辞学与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59-63. |
[12] | 余承法, 何梦丽. 周煦良哲学社会科学翻译出版实践(1958-1966)的社会翻译学考察[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71-76. |
[13] | 王晓莺. 重读张佩瑶:张佩瑶译学研究的三个阶段与双重诗学[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77-83. |
[14] | 王继军, 杨晶晶, 田园. 蒙元时期“通事”“译史”渊源考[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84-88. |
[15] | 王琰. 中国军事典籍核心概念在英美的翻译与军事诠释——以《孙子兵法》中的“奇正”为例[J]. 上海翻译, 2024, 176(3): 89-9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