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evir, M.The role of contexts in understanding and explanation [J]. Human Studies, 2000(23): 391-406. [2] Bret,Annabel.What is intellectual history now? [A]. In David Cannadine (ed.). What Is History Now[C].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Ltd., 2002:110-233. [3] Skinner, Quentin.Vision of Politics (Vol.I)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a. [4] Skinner, Quentin.Vision of Politics (Vol.III)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b. [5] 邓力群. 功不在禹下[A]. 编委会 编. 吴亮平文集(上)[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1-4. [6] 多曼斯卡(Ewa Domanska).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M].彭刚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7] 恩格斯.反杜林论[M].吴黎平 译.上海:生活书店,1937. [8] 恩格斯.反杜林论[M].吴理屏 译.上海:生活书店,1947. [9] 方梦之,庄智象.翻译史研究:不囿于文学翻译——《中国翻译家研究》前言[J].上海翻译, 2016(3):1-8. [10] 方维规.关于概念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2020(2):151-156. [11] 黄自立.《反杜林论》的汉译传播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哲学治思[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9. [12] 李博(Wolfgang Lippert).汉语中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和作用[M].赵倩 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3] 李红梅,陈金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历程、特征及其发展取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2):113-117. [14] 李宏图.修辞视野下的思想史研究[J].史学月刊,2016(4):9-12. [15] 列宁.列宁全集(第2版增订版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6] 刘尊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的一个范例[J].江西社会科学,1994(1):12-15. [17] 罗选民.谈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外语,2009(1):101-104. [18]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9]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a. [2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b. [2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c. [25] 穆雷.翻译主体的“发现”与“研究”——兼评中国翻译家研究[J].中国翻译,2003(1):12-18. [26] 欧阳哲生.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天演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6(2):99-106. [27] 屈文生.翻译史研究的面向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6):830-836. [28] 盛巽昌.吴亮平首译《反杜林论》》[A].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馆 编.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上)[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202-211. [29] 孙江.语言学转变之后的中国新史学[A].孙江 编.《新史学(第二卷)——概念·文本·方法》[C]. 北京:中华书局,2008:1-16. [30] 吴亮平.吴亮平文集(上)[C]. 编委会 编.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31] 吴亮平.序言[A].全国《反杜林论》研究会 编.《反杜林论》研究文集[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6. [32] 徐国民.马克思“消灭私有制”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理论学刊,2019(5):12-19. [33] 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MEGA2视野下的文本、文献和语义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4] 杨金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头一瞥——从《共产党宣言》重要语句的中文翻译说开去[J].党的文献,2011(6):122-124. [35] 约尔丹(Stefan Jordan).历史科学基本概念词典[Z].孟钟捷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6] 张少难.恩格斯关于“消灭私有制”思想的演进——基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的文本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3):35-38. [37] 中央文献研究室.缅怀毛泽东(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