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1, Vol. 158 ›› Issue (3): 88-93.

• 翻译与中国近代知识话语 • 上一篇    下一篇

何以为“教”,如何是“宗”?——作为中国神圣心态译解的宗教学研究

李向平, 张建民   

  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 收稿日期:2021-01-18 发布日期:2021-06-08
  • 作者简介:李向平,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民族宗教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宗教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领域:宗教社会学、信仰社会学、宗教社会理论、信仰与社会变迁、当代中国宗教、比较宗教研究;张建民,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宗教社会学。
  • 基金资助:
    该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宗教社会学话语体系及其本土知识结构研究”(编号:18ZDA230)、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创计划重大项目“中华文明信仰与当代中国心态秩序重建”(编号:2019-01-07-00-05-E00011)阶段性成果

  • Received:2021-01-18 Published:2021-06-08

摘要: 宗教学在中国并非本土产物,宗教在中国亦不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文化系统。中国现在宗教学的主体形成过程与宗教翻译密切相关,直接承受着积淀在宗教翻译中译解方式的影响,成为中国人对不同宗教信仰结构中神圣互动机制的解释根源。特别是围绕着“何为宗—教”这一核心概念的中西译解等冲突,促使中国宗教学在其进入学科建设的初期,就呈现出这种译解的差异,分别象征着“信人的宗教”“拜神的宗教”“制度宗教”“扩散宗教”等,呈现为以佛道教、基督教研究为划分依据的专业领域,以及依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为专业分支的重大差异。

关键词: 中国宗教学, 译解的冲突, 何为宗教, 神圣心态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