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mrie, B.Aspec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2] Comrie, B.Tens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3] Halliday, M.A.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6. [4] 方梦之. 应用文体翻译研究的定位与范畴[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95-99. [5] 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9. [6] 方梦之.跨学科译学研究的三个交叉中枢[J]. 上海翻译,2024(2): 1-6, 94. [7] 傅敬民.我国应用翻译研究:成就与问题[J].语言教育,2019a(4):36-41. [8] 傅敬民.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回顾与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b(5):93-104. [9] 傅敬民,袁丽梅.新形势下我国应用翻译研究:机遇与挑战[J].中国翻译,2022(2):97-102. [10] 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11] 黄忠廉.变异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12] 黄忠廉,方梦之,李亚舒. 应用翻译学[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 [13] 林克难,籍明文. 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J]. 上海科技翻译, 2003(3): 10-12. [14] 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15] 沈家煊.名词和动词[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16] 王文斌. 论英汉的时空性差异[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 [17] 王文斌,艾瑞. 汉语语序的主导性原则是“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J]. 世界汉语教学, 2022(3): 319-331. [18] 杨丽,文秋芳. 汉、英母语者空间感知倾向对句子在线加工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4): 557-568,640. [19] 曾利沙. 论应用翻译学理论范畴体系整合与拓展的逻辑基础 [J]. 上海翻译, 2012(4): 1-6. [20] 曾利沙. 应用翻译学理论逻辑范畴拓展方法论——兼论译学理论创新的认识论和价值论 [J]. 上海翻译, 2013(3): 2-7. [21] 祝丽丽,王文斌. 基于语料库交叉验证的现代英汉进行体对比分析[J]. 外语教学, 2022(6): 2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