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旭麓. 戊戌时期维新派的社会观——群学[J]. 近代史研究,1984(2):161-175. [2] 董根明. 吴汝纶与严译西学[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 [3] 费正清,刘广京.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 高力克. 严复问题:在进化论与伦理之间[J]. 浙江社会科学,2018(12):115-125. [5] 赫胥黎. 天演论[M]. 严复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康有为. 上海强学会后序[A]. 郑大华,任菁. 强学:戊戌时论选[C].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51-52. [7] 李难. 生物学史[M].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8] 李楠,姚远.《天演论》出版前进化思想在中国的传播[J]. 今传媒,2015(3):128-130. [9] 李泽厚.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 梁启超. 梁启超全集[M]. 张品兴 编.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1] 林继红. 文化、空间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以严复《天演论》[J]. 东南学术,2021(1):221-227. [12] 刘梁剑. 翻译-阐发与严复造天演论:中国现代思想生成的一个面向[J]. 哲学分析,2019(5):53-65. [13] 刘胜梅. 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思想基础[J]. 原道,2015(4):97-109. [14] 罗志田. 序论. 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M]. 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 [15] 欧阳哲生.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天演论》[J]. 广东社会科学,2006(2):99-106. [16] 欧阳哲生. 严复评传[M].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17] 宋国恺. 共享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其意蕴——以群学为视角[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1):64-69. [18] 孙宝瑄. 忘山庐日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9] 孙应祥. 严复年谱[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20] 汪毅夫.《天演论》:从赫胥黎、严复到鲁迅——《1902-1909:鲁迅与新思潮》之一节[A].福建省严复研究会. 93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152-162. [21] 王宏斌. 戊戌维新时期的“群学”[J]. 近代史研究,1985(3):240-249. [22] 王民,王亚华.《天演论》与近代中国社会[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6(6):27-31. [23] 王秋安. 严复科学方法论与“天演论”的进化观[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4):35-37. [24] 王天根.《天演论》的早期稿本及其流传考析[J]. 史学史研究,2002(3):68-73. [25] 魏义霞. 论梁启超与严复的相互评价[J]. 史学集刊,2015(5):68-79. [26] 邬国义. 吴汝纶与严译《天演论》[J]. 江淮论坛,1992(3):77-83. [27] 吴汝纶. 答严又陵[A]. 吴汝纶尺牍[M]. 徐寿凯,施培毅 校点. 合肥:黄山书社,1990:98-99. [28] 卢坡. 吴汝纶与《天演论》的出版[J]. 现代出版,2016(4):64-65. [29] 谢天冰. 崇尚和传播现代理性思维的第一人——兼论严复编译《天演论》[A]. 福建省严复研究会. 93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129-140. [30] 闫亮亮,朱健平. 吴汝纶对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意识形态赞助[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2):76-82. [31] 王栻 编. 严复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32] 姚纯安. 清末群学辨证——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中心[J]. 历史研究,2003(5):15-24. [33] 俞政. 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经过[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08-112. [34] 张国荣. 从“天演”到“进化”——清末民初进化论观念的生成与传播[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