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erschel, J. Outlines of Astronomy (4th ed)[M]. London: Longman, Brown, Green and Longmans, 1851. [2] 定议改良钦天监[N]. 大同报(上海),1907(1):30. [3] 地震彗星[N]. 申报,1872-09-02. [4] 彗星说[N]. 申报,1874-05-25. [5] 彗星说[N]. 申报,1881-07-23. [6] 董仲舒, 周桂钿(细读).春秋繁露[M]. 北京:中华书局,2012. [7] 高攀龙. 会语[A]. 高子遗书(卷五)[C/OL]. 四库本,1792. 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leishuwenji/8195/166170.html. [2024-06-11]. [8] 黄廷师. 驱夷直言[A]. 徐昌治 订. 圣朝破邪集[C]. 香港:建道神学院,1638/1996:122-125. [9] 雷磊. 法理论:历史形成、学科属性及其中国化[J]. 法学研究,2020(2):20-41. [10] 林乐知,郑昌棪. 天文启蒙[M].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1880. [11] 林启陆. 诛夷论略[A]. 徐昌治 订. 圣朝破邪集[C]. 香港:建道神学院,1639/1996: 219-225. [12] 刘华.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形成的认知逻辑基础——重评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及1866-1867年关于添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08-118. [13] 卢央. 中国古代星占学[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4] 罗士琳. 续畴人传(卷六)[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 [15] 彭发胜. 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形成[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16] 阮元. 畴人传[M]. 北京:中华书局,1799/1991. [17] 沈榷. 参远夷疏[A]. 徐昌治 订. 圣朝破邪集[C]. 香港:建道神学院,1616/1996: 33-36. [18] 舒艾,熊伟. 墨海书馆科学译书的权力关系探究——以《谈天》为例[J]. 上海翻译,2023(6): 78-83. [19] 宋应星. 谈天·说日一[A].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C].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101-103. [20] 苏及宇. 邪毒实据[A]. 徐昌治 订. 圣朝破邪集[C]. 香港:建道神学院,1638/1996: 126-130. [21] 孙小淳. 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1): 5-15. [22] 唐文权,罗福惠. 章太炎思想研究[M]. 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3] 王刚. 明清之际东传科学与儒家天道观的嬗变[D]. 济南:山东大学,2014. [24] 王亨统. 天文问答[M]. 上海:美华书馆,1904. [25] 王克非. 新中国翻译学科发展历程[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6): 819-824, 959. [26] 王扬宗.《六合丛谈》中的近代科学知识及其在清末的影响[J]. 中国科技史料,1999(3):211-226. [27] 魏濬. 利说荒唐惑世[A]. 徐昌治 订. 圣朝破邪集[C]. 香港:建道神学院,1639/1996:131-133. [28] 吴守贤,全和钧. 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9] 伟烈亚力(口译),李善兰(删述). 谈天[M]. 上海:墨海书院,1859. [30] 徐光启. 徐光启诗文集[M]. 李天纲 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1] 许苏民. 明清之际关于“科学技术是否有益于身心”的争论[J]. 学术研究,2016(9):129-140. [32] 许钧. 译入与译出:困惑、问题与思考[J]. 中国图书评论,2015(4):111-117. [33] 严复. 天演论(铅印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05. [34] 杨光先. 不得已[M]. 合肥:黄山书社,2000. [35] 袁昶. 再跋经籍举要[A].龙启瑞. 经籍举要[C]. 光绪十九年版,1893:25-28. [36] 张廷玉 等. 明史·卷三一·历志一[M]. 北京:中华书局,1974. [37] 章太炎. 章太炎选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8] 赵吉惠,吴兴洲. 论明清实学是儒学发展的特殊理论形态[J].齐鲁学刊,2004(2):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