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译 ›› 2024, Vol. 177 ›› Issue (4): 50-55.

• 译史钩沉 • 上一篇    下一篇

博弈与会通:翻译在中国天文近代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

刘晗1, 王克非2   

  1.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2.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 收稿日期:2023-03-16 出版日期:2024-07-10 发布日期:2024-08-19
  • 通讯作者: 王克非,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语料库翻译学和翻译文化史。
  • 作者简介:刘晗,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讲师,研究领域:翻译理论和翻译文化史。
  • 基金资助:
    202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明清翻译西方近代天文概念的思想史研究”(编号:21QD07)。

  • Received:2023-03-16 Online:2024-07-10 Published:2024-08-19

摘要: 中国天文的近代转轨与其说是学科自然发展的结果,毋宁说是一场以翻译贯穿始末的文化交流活动之归途。来自西方的近代天文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测天之学发生激烈碰撞,经历了明末的反复较量与晚清的吸收融会,结束了长达三个世纪的文化博弈,将这门专攻星占历法的皇家官修之学从自然义理交织的“天”中解脱出来,转而成为研究客观天体的近代科学,不仅形成了规范的理学体系,更动摇了儒家天道观的哲学根基。本文认为,明清翻译活动引入西方近代天文知识,沟通中西测天文化,再塑中国天学思想,反映出新思想与旧文化的冲突和博弈、相持和对话、理解和会通,体现了翻译构建中国近代学科的重要学术史意义。

关键词: 翻译, 近代, 天文, 翻译文化史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