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中国文坛发生外国文献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其重要价值体现在它是外国文学“中国化”的起点,也是推进中国新文化、新知识建设和前进的推进剂。同时,这一时期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对今天处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们也具有三大启迪:一是带来了对翻译活动的深入理解;二是人工智能与人的合谋将成为破解原有翻译活动弊端的唯一途径;三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活动将更加普及,同时也需要更加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翻译家。
中图分类号:
. 清末民初译介活动对中国新文化建设的价值与启迪——兼论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活动[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8-12.
| [1]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A].林文光 选编.陈独秀文选[C].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113-115. [2] 大卫·M·贝里,安德斯·费格德约.数字人文:数字时代的知识与批判[M].王晓光 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3] 几道,别士.本馆附印说部缘起[A].陈平原,夏晓虹 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1897-1916)[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7-28. [4] 梁启超.论译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5] 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6] 茅盾.一年来的感想与明年的计划[A].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31-232. [7] 马丁·保罗·伊夫.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M].王丽丽 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 [8] 任公.译印政治小说序[A].陈平原,夏晓虹 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1897-1916)[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2. [9] 孙美娟. 译者水平决定翻译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EB/OL].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5/t20250514_5873737.shtml. (2025-05-14)[2025-06-30]. [10] 郑振铎.俄国文学史中的翻译家[N].改造,1921(11):78-81. [11] 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 编.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M].北京:文艺出版社,1983. |
| [1] | . 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的国际传播:困境与出路[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13-18. |
| [2] | . 提升中华传统文化文本机器翻译性能的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19-24. |
| [3] | . 政治文本隐喻汉译英的国家形象建构——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25-31. |
| [4] | . 中医药国际传播困囿与对策探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32-37. |
| [5] | .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实施优化策略探索[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38-44. |
| [6] | . 近五年(2020-2024)中国学者翻译类论文标题命名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45-51. |
| [7] | . GenAI时代翻译教学的创新:求变与应变[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52-57. |
| [8] | . 中国特色口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以“上外模式”为例[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58-62. |
| [9] | . 从翻译知识中挖掘思政元素[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63-68. |
| [10] | . 文化外译视角下文博名称翻译的语义迁移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69-75. |
| [11] | . 非毛本三国译介及其非文学价值初探[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76-81. |
| [12] | . 寓译于研 译研相济——王船山唯物主义思想早期英语译介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82-88. |
| [13] | . 宋雷法律翻译理念研究[J]. 上海翻译, 2025, 184(5): 89-94. |
| [14] | 刘洋, 文军. 译者情绪研究:内涵、呈现与趋势[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8-13. |
| [15] | 张旭, 张鼎程. 六经注我与反向格义:细读辜鸿铭英译《大学》[J]. 上海翻译, 2025, 183(4): 14-20.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