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issen, Birte A. K., Winfried Menninghaus and Wolff Schlotz. The pleasures of reading fiction explained by flow, presence, identification, suspense, and cognitive involvement [J].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2021, 15(4): 710-724. [2] 安第斯晨风. 生如稗草: 网络文学导读[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22. [3] 陈大亮. 文学翻译的境界: 译意·译味·译境[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7. [4] 陈晓明.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中国文学的当代境遇[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5] 当代汉语词典编委会. 当代汉语词典(双色修订版)[M]. 北京:中华书局, 2011. [6] 邓祯. 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与中国文化形象构建[J]. 中国编辑, 2019(3): 8-13. [7] 国际合作司.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优秀海外传播作品的通知[EB/OL].http://www.nrta.gov.cn/art/2021/2/23/art_113_55178.html.(2021-02-23) [2023-02-28]. [8] 亨利·詹金斯,伊藤瑞子,丹娜·博伊德. 参与的胜利:网络时代的参与文化[M]. 高芳 译.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9] 胡俊. 神经美学视角下的快乐与审美体验 [J]. 文艺理论研究, 2021(3): 104-112. [10] 康桥. 网络文学中的愿望—情感共同体——读者接受反应研究之一[J]. 南方文坛, 2013(4): 49-54. [11] 李红春. 触感审美:新媒介时代的文艺接受与批评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12] 黎杨全,李璐. 网络小说的快感生产: “爽点”“代入感”与文学的新变[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3): 81-88. [13] 猫腻,邵燕君. 以“爽文”写“情怀”——专访著名网络文学作家猫腻[J]. 南方文坛,2015(5): 92-97. [14] 欧阳友权.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形态、动力与屏障[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6): 115-123. [15] 彭红艳,胡安江. 中国网络文学的译介与传播:现状与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 2019(4): 114-122. [16] 王青.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四重境界[J].中国文学批评, 2019(2): 109-115, 160. [17] 吴赟,顾忆青. 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内涵、路径与影响[J].中国比较文学, 2019(3): 66-79. [18] 谢天振. 译介学 (增订本) [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19] 徐兆寿,巩周明. 现状·症候·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 2021(2): 21-25. [20] 尹倩, 曾军.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现状及其问题[J].社会科学, 2019(1): 171-180. [21] 曾子涵. 论网络文学“爽感”特征的生成机制——以猫腻的作品为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6): 59-64. [22] 张玉能. 深层审美心理学[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3] 赵勇刚. 文化政治与符号权力: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4] 中国作家网. 虞婧,爱潜水的乌贼|《诡秘之主》:一个愚者的旅程[EB/OL].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630/c404024-31765475.html.(2020-06-30) [2023-02-28]. [25] 周志强. “处在痛苦中的享乐”——网络文学中作为“圣状”的爽感[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 82-91. [26] 朱光潜. 谈美 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